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近日,8月經濟數據公布。針對為何沒有出現預期程度的消費復甦的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整體來看消費恢復是在穩定進行,特別是餐飲消費收入降幅明顯收窄,說明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條件下,大家消費願望明顯增加。
光明日報發表湖南省社科院智庫辦主任周湘智文章稱,此前,受到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均遭到不同程度重挫,一般社會消費出現大幅度萎縮。在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後,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複業有序推進,零售企業紛紛恢復正常經營,消費市場也隨之有序復甦,各界普遍預期居民消費欲望將得到釋放,從而出現消費大幅反彈現象。然而,簡單邏輯推演並不能準確描述出我們所處的現實趨勢。
文章分析,數據顯示,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71億元,同比增長0.5%,為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社會消費已經走出谷底,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欲望得到有效恢復,促使消費總額實現增長,為經濟穩增長夯實了牢固基礎。但是,增長比率不高說明民眾出於部分因素考慮,對必需品外的消費還是有些謹慎,採取了相對保守的消費策略。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受疫情影響,導致許多行業、企業經營受挫,部分人面臨企業裁員、失業危機,直接造成居民收入下降,消費能力隨之下滑。二是全球疫情尚未完全結束,內外部形勢仍處於複雜多變的狀態,經濟仍然有下行風險和壓力,而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未來發展存在不確定性,對個人來說,收入預期同樣面臨不確定性,所以不敢放開消費。三是身處新冠肺炎疫情這種全球性危機之時,人們的避險情緒加深,更傾向於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以積蓄力量抵禦未來潛在風險。
文章指出,研究消費未能達到預期的原因,就是為了進一步對症下藥。首先,要繼續出台針對性、具體性經濟刺激政策,盡力幫助行業、企業更快恢復正常經營,對受損企業給予必要財政、稅收等支持,針對電影、旅遊、酒店等服務行業進行補貼,如發放消費券等方式,通過給予居民消費補貼來刺激消費。其次,全面落實促就業、穩物價措施,鼓勵企業不裁員、少裁員,用實在舉措共克時艱,穩定物價上漲幅度、保障居民工作和收入,只要對未來收入預期不下降,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就可以良好對接。最後,要在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礎上,加大社會保障支持力度,夯實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措施,為社會托住底線,安撫人心、藏富於民,共同抵禦風險衝擊,確保社會穩定、有序發展,讓民眾敢於放心消費。
消費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基本要素,人有著天然的消費欲望。顯而易見,消費復甦增幅受到客觀因素影響不如人意,但是未來一段時間,只要能持續改善國內消費環境,特別是全球範圍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隨著居民就業保持穩定、收入增加,消費有希望持續恢復。
事實上,在一些領域已經出現了消費快速恢復向好的現象。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在7、8兩個月內,海南全島離島免稅銷售收入達55.8億元,同比增長222%,充分顯示國內消費者對免稅商品的熱情。再如受全球疫情影響,目前出國旅遊處於停滯狀態,但國內中高端旅遊反而增加,一些熱門景點出現一票難求狀況,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國慶黃金周的旅遊經濟綻放光彩。
文章最後說,對經濟發展和消費復甦的期待,社會各界不必著急。市場有自身規律可循,疫情只是短期變量,並不構成長期影響,在短期因素消失後自然會恢復到正常增長軌道。此外,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觸底反彈動力十足,在穩經濟政策加持下,國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起到強有力支撐作用,幫助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