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始終注重做好民生保障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08:34:50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當前,中國經濟保持穩步恢復,主要宏觀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在總量擴張、結構優化、效益提升之外,中國經濟發展還體現著鮮明的價值導向,即始終注重做好民生保障,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扎實前行。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範志勇文章介紹,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7萬人,增幅為16%。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303萬人,同比增長2%,規模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就業市場的復甦與穩定為保證疫情衝擊下經濟社會的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同比上漲0.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從就業、消費和收入等數據來看,更多人分享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文章分析,在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復甦放緩的雙重影響下,穩增長和保民生同樣重要。民生政策不僅關係到財富分配、體現著公平正義,而且在應對周期性衝擊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跨周期調節作用。當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運行持續恢復,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有較好支撐。民生政策應該在促進經濟穩定恢復、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從短期來看,注重民生問題能夠為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創造條件。當前,國際市場風險增加,國際形勢錯綜複雜,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8%,遠高於資本形成總額的15.6%、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19.5%。只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提升群眾的消費意願和能力,釋放內需潛力,進一步激發國內消費和投資活力,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支撐。

  文章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的變化造成了行業間勞動力需求的結構性調整,加深了勞動力供需的不匹配並導致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改善民生有助於增強全體人民的發展能力,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緩解結構性就業問題導致的資源錯配,進而提高整體的就業質量與就業水平。這不僅能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也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築牢民生基石,既能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體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又能以民生保障的成效為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