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外資准入再放開 歐盟應抓住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1-12-30 09:09:38


 
  尤其對於已飽受疫情摧殘的歐洲汽車制造業來說,更是猶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畢竟,中國擁有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更是全球衆多汽車巨頭覬覦的“兵家必爭之地”。雖然衆多歐洲汽車行業巨頭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但是,此次中國取消汽車制造領域相關外資股比以及准入限制,為這些企業未來加大投入、深耕中國市場拓展了更大發展空間。前一段時間“敗走中國”的法國車企——雷諾和標致沒准也會因此再次殺回中國市場。

  此外,歐盟是全球第二大貿易經濟體,也是最大的服務出口國。中國市場潛力“獨一無二”,服務業方興未艾。去年,中國也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因此,不難想象未來中歐在服務業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前景可期。

  與中歐雙邊貿易緊密關系形成較大差異的是,中歐之間的資本流動規模并不算大。所幸,中歐雙方均意識到這一問題,歷經數年談判,最終於2020年12月31日簽署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根據該協定,歐洲企業赴華投資將享有更多法律保障、更好的市場准入條件及更公平的競爭規則。中歐投資協定不僅會惠及中歐雙方,也勢必會有力推動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的複蘇,并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做出表率。然而,在今年3月,中歐關系因新疆問題出現驟緊。隨後,在5月,歐洲議會取消了針對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會議,試圖以此向中方施壓,導致這一協定生效及其執行談判暫時被迫中止,上演了一場“政治裹挾經濟”的鬧劇。

  雖然在全球化的今天,政治領域與經濟領域已密不可分,但是,在崇尚經濟高度自由化的歐洲,經濟領域的事務還是要讓經濟界人士去做決定為好,以免讓所謂的“主義”帶騙了經濟發展,誤己誤人,實在是得不償失。在中歐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一周年之際,歐盟應擺脫政治因素幹擾,抓住中國加大開放力度帶來的機遇,盡快推進協定生效審批程序,惠己惠人,才是當務之急。

  開放、發展的中國需要歐洲,“歐洲也從未如此需要中國,尤其是它的經濟增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