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戰疫進入“艱難時刻” 理解尤顯珍貴
http://www.CRNTT.com   2022-01-16 11:39:52


 
  “武漢抗疫經驗”在隨後應對河北、山東、遼寧、黑龍江以及當下的陝西、天津、河南等地再次出現疫情時,一次又一次取得成效。當然,無論從經濟層面上講,還是從社會層面來看,“清零”抗疫政策的成本都是相當巨大的。但在關乎百姓性命攸關問題上,中國政府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和擔當,是值得的,并且獲得社會和絕大多數百姓的支持與肯定。

  外界擔憂的是,隨著抗疫經濟成本的增加,“清零”政策帶來的紅利會逐漸縮減,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也帶來很大挑戰,中國還有沒有這樣的承壓能力?

  對此,中國最高決策層在去年12月舉行的經濟會議上已作出回答,將“努力在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求平衡”。換言之,中國正在尋找合適的方法并學會如何“與疫情共處”,這從另一個側面展示出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韌性。

  毋庸諱言,“動態清零”也給民衆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執行起來必然不是盡善盡美。尤其,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實防疫措施時,方式過於僵化、手段過於粗暴,引發輿論不滿。比如此次西安疫情中,孕婦無法及時就醫導致流產,也有心臟病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時救治而失去生命,還有“饅頭事件”、健康寶系統崩潰等等,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值得基層在科學、理性、人性化地落實防疫政策上進行反思。但是,還有一個伴隨中國抗疫的“特色”就是:一旦出錯,即會追責,一旦確認責任,相關責任人就會立即受到相應的懲誡。這個言行必果的正義性,正是很多國家抗疫中所缺乏的。

  春節、北京冬奧會與疫情重叠,或許中國抗疫走到最艱難時刻,這正像詩人雪萊所說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人們盼望著這個春天早早到來。

  2022年,中國的春天既藏在外界對其抗疫政策的“理解”和“信心”裡,更包含在各級政府在抗疫中的“科學”“理性”“定力”、“不打亂仗”與執行力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