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日報:讓糧食安全更有保障
http://www.CRNTT.com   2022-06-17 10:39:25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在夏糧收穫穩步推進、夏糧有望再獲豐收之際,我國持續加強財政支農力度,惠農政策一個接著一個。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2022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一如既往地把支持糧食生產放在農業的首位。一項項極具針對性的精準支農政策,為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實現全年糧食豐收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用好用活用足用准這些利好政策,勢必將進一步增強我國糧食自我保障能力,讓糧食安全更安全。

  立足國內、基本解決吃飯問題,是我國一以貫之的大政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採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穩。然而,我國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潛在隱患。

  俄烏衝突加劇全球糧食危機,再次提醒我們提高糧食自我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我國加強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應對全球糧食危機挑戰,讓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糧食市場大蛋糕的同時,更好地提高糧食自我保障能力。今年面對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糧食生產成本高企等問題,我國緊盯糧食穩產增產的目標,實打實調整種植結構,優化布局,穩糧食、擴大豆、擴油料,努力補強糧食安全“短板”。從目前夏糧收穫情況看,小麥產量高、品質好,有望在高起點上再獲豐收。在做好夏收的同時,要接續做好夏播夏管,種足管好秋糧,努力搭好秋糧豐收的架子,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

  耕地和種子是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的關鍵。高標準農田對我國糧食增產貢獻率大約為10%到20%,良種對我國糧食增產貢獻率超過45%。國家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種業發展,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加速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為糧食增產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如海水稻、耐鹽碱小麥等新品種的推廣,把鹽碱地變良田,拓展“紅線”外耕地面積;又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推廣,把玉米大豆爭地關係變為兼容發展,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潛力,做到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實現一地雙豐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