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英關係何以成為中西合作的典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4 10:34:47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習近平主席對英國事訪問。“習梅會”達成兩國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共識。中英關係的“黃金成色”確是貨真價實。

  中英兩國不是沒有問題。大英帝國曾用不光彩的鴉片戰爭打開中國無奈且痛苦的近代化大門,強租中國香港一直到1997年才將主權歸還中國,而且英國至今還有些政客對香港政治指指點點。當然,2012年年輕氣盛的卡梅倫首相會見達賴喇嘛後引發了中英政治齟齬。中國在外交上一度對英國冷落,隨後是英國一系列外交公關的補救,才使中英關係正常化。

  這些歷史和現實中的不愉快,並沒有讓中英關係留下陰影或心結。何也?因為在西方大國中,英國表現出對華最開放合作夥伴的姿態,並以言行一致的真誠合作贏得了中國的尊重與信任。 

  先看經貿關係。2014年,中英雙邊貿易額808.7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實現了5年內翻了一番。現在,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投資目的國,中國是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全球市場不景氣之時,中英貿易的量與質不降反升,中英關係的經貿活力和前景可見一斑。

  僅僅這些遠不能說明中英關係的“黃金成色”。就經貿合作而言,中國和美歐都是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對華貿易、資金和產能項目的態度上,英國更為積極開放。中國資本和產能項目走出去,在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近年來屢遇挫折主要是政治屏障。當然,危機時代美歐國家更是對中國發起了一輪輪的貿易戰。英國政府對中國資本、產能項目的開放性和高姿態,當然成為中英關係的潤滑劑和促進劑。還記得華為公司在美國投資受阻且被污名化的委屈嗎?還有其他西方國家以國家安全因素對中國資本和產能項目的欲迎還拒。英國不然,從首相到財政大臣,對中國資本表示出熱切擁抱的態度。習近平主席能在倫敦參觀英國華為公司,這是中英兩國兩信無猜的成果。

  簡言之,當中國以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強國的角色呈現在世界面前時,美國有的是猜忌與遏制,其他西方國家除了忌憚還有索取。英國對華沒有落井下石,卻有雪中送炭,形成兩國心照不宣的雙贏效果。

  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英國率先突破西方世界的集體觀望,成為加入亞投行的首個西方大國。關鍵時刻,英國開罪美國倒向中國,從而使得一眾西方國家魚貫加入。AIIB也從“窮國”治理機構升華為和世界銀行一樣的全球治理機構。在亞投行問題上,英國幫了中國大忙。

  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準備大幹一番時,西方世界品頭論足者多,甚至將此陰謀論為二戰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但是英國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熱情相應。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FT中文網)10月19日發表署名文章“英國為什麼討好中國?”原因之一是,中國有可能為英國老化的基礎設施提供巨額投資,並為將英格蘭北部(尤其是曼徹斯特)打造為英國繼倫敦之後第二個全球樞紐的計劃提供資金。積極推動中英經貿關係發展的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則認為,“我希望在對華關係上冒一點險,推動英中關係發展,從而真正為我們國家帶來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

  無可置疑,雖然英國政府對中國的“好”也體現在有利可圖上。但是英國對華合作的態度也是真誠的。戰略互信加互利雙贏,這是中英關係超越中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地方。對此,西方國家也有些嫉妒,從美國到英國的歐洲鄰居,都認為英國和中國走得太近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