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中國與中東地區的經貿往來為防止地區局勢惡化作出了很重要的貢獻。2008年金融危機後,如果不是中國保持旺盛的進口需求,那些依靠石油出口的海灣國家可能就出現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危機;中國是中東地區最大貿易夥伴,如果不是中國參與,中東民生可能更加糟糕,形勢會更惡化。
金良祥說,中國還做了很多勸和促談的工作,比如巴以和談,蘇丹和伊朗核問題等,但是中國這些作用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應有的承認。
對於中國在中東的主要利益,金良祥認為,這是一種利益與責任的平衡。一是經濟上,中東是中國重要的產品出口市場,也是能源供應來源地;二是安全上,中東地區安全形勢惡化,導致恐怖主義滋生,中國也受影響;三是政治上,中國和中東國家有相互支持的傳統。
權力真空誰來補
奧巴馬政府上台以來,將美國在全球和中東地區的戰略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金良祥表示,在全球範圍是將資源向亞太傾斜,在中東是主抓重要的點,比如美國並沒有完全撤出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此舉一個邏輯性的後果是,過去美國強勢介入中東的情況發生了變化,留下了權力真空。由誰來填補?“很多人認為中國會填補,我認為中國不大可能填補。”金良祥說,在公共安全領域中國參與越來越多,經濟關係越來越密切,但是美國從中東地區收縮留下的空間更多被地區國家填補,其中關鍵就是沙特。
過去幾年沙特非常活躍。從2011年出兵巴林到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再到參與軍事打擊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再到2015年空襲也門以及處死尼米爾與伊朗斷交。在中東地緣政治問題上,沙特的反應向來果斷,幾番都頗有充當馬前卒的意味。這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在於,“阿拉伯之春”終結了穆巴拉克強人政治,埃及局勢陷入混亂,沙特當仁不讓成為中東遜尼派國家的老大。
阿司卡利則認為,美國在中東的作用不僅僅是“中間人”,還包括教育、文化、經貿等多方面。“中國需要很多年的時間來取代美國在地區的作用。”
他指出,中國需要吸引更多中東學生,需要加強與中東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投資也還有增長空間。這些都需要時間。“所以習近平的訪問只是一個開始。地區領導人將歡迎中國的參與,但是中國需要表現出中立的態度,不支持任何一方。”
(來源: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