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本港零售業經過五年來最風光的日子後,去年下半年逐步失色,至今年二月終於首現負增長。各有關方面須以穩就業為先,保住市民的消費意欲,避免兩者之間出現惡性循環,同時善用一橋一鐵新基建,做好軟件配套,吸引中產旅客過夜消費。
去年零售業增長達百分之八點八,表現是五年來最佳,不過,主要是靠上半年的雙位數驕人增長,下半年即跌至單位數,反覆放緩,到十二月只比前年同期微增百分之零點一,到今年二月首現下跌,跌幅更達百分之十點一。
由於農曆新年對消費影響甚大,而每年日子都不同,較準確反映消費增減的辦法,是把每年一月和二月的數字合併分析,即使如此,今年頭兩個月的零售額亦下跌了百分之一點六,而去年同期卻是上升了百分之十五點七。
讓基層分享經濟成果
零售業雖然增值能力不及金融和創新科技,卻是吸收非專業勞動力的大戶,使基層市民都能夠感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促進經濟、就業和社會穩定。零售業萎縮,對就業市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號。
現時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出現增長放緩的憂慮,本港零售業難獨善其身,至今沒有大幅放緩,主因是失業率低,市民仍然放心消費。如果零售業生意持續萎縮至出現減薪裁員,再無法以穩就業來促消費,就會出現惡性循環。
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當局除了靠穩住內部消費,還要借助外力,即作為本港零售業另一大支柱的旅客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