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亞中推動護苗聯盟 立法小孩政府養
http://www.CRNTT.com   2019-11-01 18:50:41


張亞中接受資深媒體人黃暐瀚POP撞新聞節目專訪。(照片:POP撞新聞提供)
  中評社台北11月1日電/孫文學校總校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1日接受電台專訪談到“小孩國家養”的政策,認為政府有責任與義務照顧幼苗。為了落實1989年聯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張亞中與社會人士日前成立“國家護苗聯盟”,將在3日下午於台北凱道舉行“2019愛你很久護苗嘉年華”,共同推廣“小孩國家養”的立法運動。

  張亞中今天在接受資深媒體人黃暐瀚POP撞新聞節目專訪,做以上表述。

  張亞中說,台灣的生育力是世界最低的,只有1.28(每位婦女平均一生只生育1個小孩)。“國家”有責任與義務照顧“國家”幼苗,“小孩國家養、父母陪身邊”,讓年輕父母敢生小孩。

  他說,“國家”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送人民上戰場,更不是方便政客們利用“國家”機器吸人民的血。好的“國家”是追求和平,保護人民;提供福祉,讓人民可以無憂無慮快樂生活。《禮運大同篇》主張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互關懷、推己及人,更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社會。

  張亞中指出,台灣近年來受資本主義“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之苦,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教育費用日益攀升,年輕人不敢生育,生育率為全球最低,已成“國安”問題。弱勢家庭子女的受教權也嚴重受影響,影響社會公平、和諧與進步。

  張亞中說,“國父”孫中山先生不是資本主義的信徒,而是追求社會平等、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的倡議者,他信奉“天下為公、濟弱扶傾”,曾提出“人口危機”是“國家”重大危機,“國家”應扮演對人民“保”與“養”的責任。幼苗是“國家”未來的根基與希望,顧好幼苗是大事中的大事。不需要增加稅收,只要我們有好的兩岸政策,追求兩岸和平,就可以將大量軍事費轉用於照顧未成年的“國民”幼苗;只要我們能夠約束官員清廉治“國”、杜絕貪污浪費,我們就可以節省大量經費用於幼苗的福祉。

  他表示,我們是三民主義信徒,反對“教育”與“醫療”以資本主義的追求功利為信條,更主張對國家的幼苗,國家應扮演與家長同樣重要的角色,讓每株幼苗都能無憂無慮地受到“國家”平等的基本照顧。

  張亞中強調,小孩“國家”養是落實1989年聯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所有兒童均一律平等享有聯合國在《世界人權宣言》和關於人權的兩項國際公約中宣布和同意的權利與自由,兒童有權享受特別照料和協助。因而我們主張,“國家”應有在物質與精神上照顧青少年及兒童之責任,使其有公平成長之機會。

  《兒童權利公約》要求:“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作為家庭所有成員、特別是兒童的成長和幸福的自然環境,應獲得必要的保護和協助,以充分負起它在社會上的責任。”因而,我們主張“國家”應扮演積極角色,讓家長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小孩,以讓小孩“在家庭環境裡,在幸福、親愛和諒解的氣氛中成長”。

  《兒童權利宣言》稱:“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後均需要特殊的保護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適當保護”。因此,我們主張,成年人不應對兒童灌輸不適合兒童的意識形態及個人偏好的價值取向。

  張亞中進一步說,“國家”護苗聯盟計劃推動[保護“國家”幼苗擁有無憂的生長及教育環境]之立法運動,協助年輕人就業、有房、敢結婚生子,讓其所生未成年子女能夠在安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學習、成長、茁壯的良性環境。讓“國家”有一個健康循環生產力,達到稅收足以支付推動“國家”社福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