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拆樑行動”,也暴露了民進黨的“進退失據”尷尬處境。一方面,民進黨對“拆樑罷免案”是樂觀其成,希望能夠“趁風駛𢃇”,希望能為民進黨在明年二月啟動“大罷免潮”打好“前哨戰”(《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立委”任滿一年可以發動罷免),在把幾名險勝或表現荒腔走板的國民黨“立委”罷免後,爭取在補選中讓民進黨的候選人當選,從而改變“立法院”中朝小野大的局面。因此,民進黨採取了在檯面下支持“拆樑行動”的策略,就是想能夠造成“一鼓作氣”的效果。實際上,許多國民黨“立委”積極參與“固樑”,其實也是為了救自己,誓要把“大罷免潮”的“初瀾”壓下去。
但另一方面,由於“拆樑行動”的正當性不足,而且也看到基隆市政府被“拆樑行動”月旦的失當行為其實是應由林右昌負起責任,因而無論是黨主席賴清德,還是民進黨基隆市黨部,都沒有下令進行組織動員。實際上,如果在基本盤不如人的政治現實下,仍出手奧援“拆樑”團體,反倒坐實藍營有關“民進黨才是罷樑主角”的指控,也無法扭轉投票結果,更為麻煩。
經此一役,民進黨要在明年發動“大罷免潮”,已經是“出師未捷”。而且,也讓籌劃在二零二六年參選新北市長的林右昌,首先就過不了民進黨黨內初選這一關,算是“前途似咁”了。
不過,賴清德在明年二月後仍然將會發動“大罷免潮”。因為每一場罷免的性質與特性皆有所不同,而且還可針對“拆樑行動”的失敗,對各個“罷免案”採取不同的策略。而且,在目前首先就要以“擺和頭酒”的手法,麻醉在野黨黨團的鬥志,來個“裡應內合”,爭取把“立法院”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奪回來。因此,國民黨和民眾黨不能因為“拆樑行動”失敗就驕傲自滿,仍需以十倍的警覺,百倍的鬥志,迎接未來更艱苦的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