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自主減排,中國有決心和誠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3 14:53:18


 
  肯定成績的同時,也需理性認識到,儘管在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中國的煤炭消費連續兩年出現小額下降,但以此判定中國碳排放已經達到峰值顯然過於樂觀。發達國家歷史經驗證明,碳排放會出現間歇性峰值。以美國為例,在過去100多年裡共出現過3次碳排放峰值,分別出現在上世紀30年代、70年代和2007年。事實證明,前兩次峰值實際上是受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影響,在下降之後不久就有了更大幅度攀升。直到2007年伴隨能源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信息、通信等非高碳強度產業日漸發達而再一次出現峰值後,才被普遍認為趨勢已經相對穩定。同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不同階段,碳排放仍可能出現波動。

  2030年左右實現碳排放峰值的目標是經過嚴謹研究論證、基於國情和發展水平提出的最大力度努力目標,充分考慮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處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進程中的現實因素。有專家指出,經濟社會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如果制定過於激進的碳排放峰值目標,反而會欲速則不達,可能會影響國內經濟和就業,乃至全球福利下降。只有確立經努力可爭取實現的碳排放峰值目標,採取積極的政策措施,加快實現低碳轉型,才能實現“經濟—能源—環境”共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提出2030年左右減排目標,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決心和誠意。與其圍繞這一目標能否實現、何時實現做文章,倒不如平心靜氣深入研究中國為實現減排目標所採取的具體行動。歸根結底,目標是為了倒逼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守護人類綠色家園,需要所有國家相互借鑒、攜手努力。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