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軍密建馬祖導彈陣地 圖阻解放軍東海艦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30 14:59:15  


台軍雄風IIE反艦導彈飛行中拋掉二級發動機。(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台海網綜合台灣媒體報道,在島內頻頻以政治議題沖擊台海局勢的敏感時刻,台軍秘密整修馬祖地區導彈陣地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那麽,馬祖導彈問題到底是怎麽回事,台軍又想用外島做什麽文章呢?

  密建馬祖導彈陣地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軍從去年開始編列爲期兩年的整備計劃,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馬祖導彈陣地的整備。有關導彈設置問題,台軍方以“事涉兵力部署”爲由不予評論,聲稱將本著“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指導原則,“防衛台澎金馬安全”。

  不過據台媒了解,台軍的確在秘密整建東引島導彈基地。在去年的“國防”預算中,台軍編列連續兩年、總計上億元新台幣的經費,整修馬祖地區的導彈陣地。此外,軍方在公開預算中也編列新整建營區、采購陣地僞裝漆、導彈裝備區抗紅外綫僞裝網等經費。

  逆美壓力暗做攻擊夢

  據指出,李杰擔任台“國防部長”期間,積極研發地對地導彈,規劃在導彈指揮部設立三個地對地導彈中隊,幷秘密征調導彈專長軍官組成地對地導彈中隊派駐馬祖。今年“漢光演習”計算機兵棋推演,軍方首次公開在台海戰事中,模擬使用地對地導彈作戰構想,美方事後多次表達反對台灣建立地對地導彈的攻擊能力。在李天羽接任後,已因美方壓力暫時中止該計劃。

  據了解,台軍方08年機密預算中編列大量經費,自明年起分數年量産地對地導彈,顯示台軍方在美方壓力下,雖然暫緩成立地對地導彈中隊,但這項作戰部署始終沒有放弃。

  島小“鬼”大的東引島

  據了解,東引島雖然面積不大 (僅6平方公里),但與大陸距離適中(60公里左右),且本身爲山岳地形,海岸多爲高山絕壁,是 “幾乎不可能進行兩栖登陸”的島。目前,台軍在島上除了部署有CM21裝甲車、“海鷗”導彈快艇、大功率對空對海雷達和地面火炮外,還配有車載型雙聯裝“毒刺”導彈、射程達200公里的 “天弓二型”防空導彈和雄風二型導彈等各式導彈,使該島成爲“陸海空齊備、戰鬥力超强的前綫據點”。

  台灣媒體報道稱,馬祖地理位置具高度戰略價值,在部署地對地導彈後,將成爲台軍最北邊的導彈攻擊型基地,從這里能够攻擊厦門、福州甚至上海等十幾個大陸沿海主要城市,可以有效扼制大陸閩江口和台灣海峽的北端入口,有助于台軍占據海上軍事優勢。台軍方高層官員曾明確指出,部署在東引島的各種尖端武器可組成 “長短漸進”的防禦層次,從而形成有效防禦、增加戰略縱深,對解放軍自北而下的東海艦隊産生顯著的“嚇阻作用”。

  “台獨”催生“毒刺”戰略

  目前,台軍外島防衛體系主要由馬祖列島、金門列島、澎湖列島以及烏丘等島嶼組成。其中,金門、馬祖列島一南一北,呈犄角之勢接近大陸,是台灣整個防禦體系的前哨陣地。近年來,台軍“精進案”進入加速調整階段,盡管一直對外宣稱要削减外島駐軍規模,也將金馬“防衛司令部”降格爲了“指揮部”,但台軍實行的是 “火力換兵力”策略,外島的攻擊及實際作戰能力不减反增。

  事實上,東引島計劃只是台軍整個外島戰略的“冰山一角”,源于陳水扁上台後采取的“决戰境外”軍事戰略。據了解,台軍的外島戰略曾發生過數次大變動,從上世紀50年代的“反攻大陸”,到90年代的“守勢防衛”,再到陳水扁上台後的 “决戰境外”,外島已經從台軍“反攻大陸”行動的跳板,變成了實施“先制、反制”作戰的平台。

  台軍計劃在東引島部署的雄風二型導彈,將是未來最重要的 “反制”武器之一,其改進型號據說可以對大陸沿海主要城市和軍事基地發動精確打擊,範圍直達上海、南京一綫。台當局不僅希望外島能爲本島防衛作戰爭取防禦縱深和反應時間,更希望將其打造爲“反制”作戰中的“毒刺”,制造兩岸摩擦,成爲島內“台獨”壯膽幷換取生存空間的特制“獨刺”。

  國台辦批玩火自焚

  針對“台軍方將在馬祖設立導彈中隊”一事,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日前在例行發布會上作出鄭重回應:“一句話,我們正告台灣當局不要玩火,玩火必自焚。”

  有台灣軍事專家指出,以兩岸距離觀察,部署外島的導彈即便能威脅到大陸,其生存能力也是“嚴重問題”,因爲這會讓導彈失去隱秘性,在戰時先行遭受“外科手術式的攻擊”毀滅。美軍專家也曾經警告過台灣,解放軍完全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領這些外島。顯然,在外島部署導彈幷非明智之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