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兜售“中國產能過剩論” 盟友並不買賬
http://www.CRNTT.com   2024-05-28 15:52:05


(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在美國主導下,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表聲明,再次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在不久前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之後,美國迫不及待拉攏盟友,企圖通過組建“保護主義同盟”遏制中國。美國因一己之私,謊稱“中國產能過剩”,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與開放共贏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即使其盟友和國內企業也並不買賬。

  當前,全球綠色產能的需求遠大於產出,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迫切性而言,綠色優質產能不是過剩,而是明顯不足。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領,代表先進產能,其發展機遇來自中國瞄准未來方向,順應產業變革趨勢,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其發展基礎來自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和優質豐富的人力資源等製造業“家底”,其持續動力來自能夠激發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充分市場競爭。正如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所說,中國在新能源產品上布局早、投入大,有成熟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全球市場有非常大的競爭力,不僅供應中國國內市場,也在全球市場走俏,這是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

  美國大規模加稅在先,聯合盟友施壓中國在後,口頭上喊著“產能過剩”,內心焦慮的實為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競爭中的明顯優勢。為了消解自身焦慮,美國採取一系列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的手段遏制中國發展,同時倒打一耙污蔑中國“扭曲了市場”。說到底,美國就是在打著“產能過剩”的旗號打壓別國先進產業,以“公平競爭”為借口搞保護主義,踐踏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是赤裸裸的霸凌霸道。

  說到“非市場政策”,美國才是產業補貼“大戶”。近年來,美方相繼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針對特定領域制定歧視性的補貼政策,將歐洲、中國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產品排除在外,扭曲公平競爭,擾亂全球產供鏈,違反世貿組織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等規則,其破壞公平貿易環境的做法遭到了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批評。

  儘管美國鼓吹要搞什麼“統一戰線”,但歐洲國家心知肚明,自有立場。對於美國的這些做法,歐洲表達了對全球貿易對抗和分裂的擔憂。意大利經濟和財政部長賈恩卡洛·焦爾傑蒂在美國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發出警告,全球商業面臨“碎片化”風險。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在日前的講話中強調了與中國開展貿易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一半是由西方國家製造商自己在中國生產、然後再出口到歐洲。“不應忘記,歐洲製造商和一些美國製造商在中國市場上很成功,也向中國銷售了大量在西方國家生產的汽車。”參加本次七國集團會議的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告訴媒體記者,歐盟成員國絕不能從整體上弱化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貿易,因為“貿易戰衹有輸家”,歐盟成員國贏不了。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長勒梅爾強調,中國是“我們的經濟夥伴”,“我們絕對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貿易戰,因為貿易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不符合歐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