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草原
有36年建廠史的221廠,對共和國作出卓越貢獻。其功績正如矗立在原221廠辦公樓前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紀念碑”上所鐫刻的一句話:“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專委的統帥和指揮下……攻克了原子彈、氫彈的尖端科學技術難關,成功地進行了十六次核試驗,實現了武器化過程,生產出多種型號戰略武器裝備部隊,壯了國威、壯了軍威。”
上世紀80年代,中央對戰略武器發展重新進行規劃,221廠所在地區不屬於未來發展地區。鄧小平看了221廠的報告說:“可惜是可惜,15年打不起仗來,就是要壓縮。”1987年6月,國務院和軍委聯合下文,批准221廠撤點銷號。
西海鎮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退役的核武器研製基地。
與221廠幾個已成廢墟的分廠不同,六分廠現已對公眾開放。這是一個處在低山環抱中的炮轟試驗廠,半地下掩體正面一塊數平方米大小、約100毫米厚堅硬鋼板上累累彈痕,令人觸目驚心。李成虎曾在《國家地理雜誌》中撰文寫道:
1963年11月20日,221廠第一個原子彈試驗產品在二分廠205總裝車間完工後,被拆成幾個安全部件,分裝在幾輛汽車上運往六分廠進行試驗。原子彈最主要的部件裝在一輛專用車裡,遵照吳際霖的指示,部件的下面放了兩個紫紅色的沙發來減震。車子到達試驗廠後,工人們要把原子彈重新組裝起來。最後插雷管的時候,李覺發現那個負責插雷管的總裝工人戰戰兢兢地非常害怕,他就搬來一個凳子坐在炮轟塔下面說:“你好好插,插上了咱們倆一起離開。”這次試驗,揭開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序幕。”
距離炮轟試驗廠以西不遠的一處高爽之地,竪有核退役工程紀念碑,碑下是一座7米深的核廢料填埋坑,坑內填埋有放射性污染工號鏟下的墻皮、各爆轟試驗場表層的土壤、低放射性污染的器皿、工具、手套、工件服等6100多立方米。
221廠在撤離前,按世界最嚴格的核污染處理標準對廠區土壤中鈾殘留量和貧鈾等核廢料進行集中焚燒填埋,使之達到國際公認的“三級退役標準”,不加任何限制地永久性開放。青海省環保局每年定期派人到填埋坑周邊的井下取水樣檢測,廠區周邊土壤、牧草和牛羊肉的取樣分析都沒有超出國家標準。
221廠區完整地移交給青海地方政府後,原來遷出的1700餘戶牧民趕著牛羊又回到這塊肥美的草原。原211廠的數萬職工分別落戶西寧、合肥等地,有的去了四川綿陽繼續共和國的核能事業。
金銀灘草原的那些歲月,卻成了他們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來源:鳳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