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力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向善而行”
http://www.CRNTT.com   2024-07-09 13:28:31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7月8日,科技部官網公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倫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意在規範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行為,促進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健康發展。《指引》明確了開展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的目的、基本原則、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這份由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醫學倫理分委員會研究制定的文件,旗幟鮮明地劃出紅線——目前進行任何生殖系基因組編輯的臨床研究都是不負責任和不被允許的。

  當前,制定《指引》的意義何在,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又有哪些亮點?就此,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世界衛生組織人類基因組編輯治理和監督全球標準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翟曉梅教授。

  “基因組編輯技術對人類遺傳物質改變的可能性,為預防治療諸多遺傳疾病帶來希望,同時也提出一系列倫理、法律及社會問題。”翟曉梅說,《指引》進一步釐清了基因編輯技術使用的“可為”與“不可為”,並將“增進人類福祉”作為人類基因組編輯的首要原則,從價值判斷維度引導和促進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沿著向善的軌道發展。

  應充分評估基因編輯技術潛在風險

  2021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關於人類基因組編輯促進公共衛生的新建議,目的是幫助全球在將人類基因組編輯作為公共衛生工具使用時,應考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並符合倫理。正如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博士所說:“隨著人類基因組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逐步深入,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並利用科學來改善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健康。”

  “《指引》指出了基因組編輯在科學上的重大價值,也強調學術共同體應充分認識和考慮到該技術對個人、社會和人類的潛在風險。”翟曉梅說,為此,《指引》提出了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應秉持的基本倫理原則和特殊倫理要求,並對基因組編輯可能產生的風險做了盡可能清楚的分析。

  在翟曉梅看來,《指引》有三大亮點:明確了人類基因組編輯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開展臨床研究時,審慎原則中特別提出在充分評估擬解決疾病的嚴重程度與臨床研究可能的潛在風險時,應在“行動優先”與“防範優先”兩類立場之間尋求恰當的平衡;在人類基因組編輯的基礎研究、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和臨床應用轉化中,涉及的倫理問題不盡相同,《指引》針對不同特點進行了相應的倫理要求分析,力求實踐中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