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凱駿自小便對物理充滿熱情,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他更是曾在會考和高考中分別獲得9A及5A的“雙料狀元”。(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大公報報導,在競爭激烈的物理科學領域中,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系助理教授傅凱駿脫穎而出,當選“2024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研究員”,為香港創科界爭光。
30多歲的傅凱駿是一位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自小便對物理充滿熱情,選科研不選“錢途”,當年在會考和高考分別獲得9A及5A的“雙料狀元”,近年在物理科學領域屢獲殊榮。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研的路途雖不一定每一步都有突破,但他希望能不斷向前推進。談到北部都會區發展創新項目的計劃,傅凱駿認為是一個正確的大方向,而香港雖然空間資源有限,但人才資源方面卻有優勢,加上位處聯通內地及世界的優勢,可以聚集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
“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4年度會議明天在港舉行,鼓勵和支持年輕科學家進行創新研究,將頒發獎項予12位來自亞洲的優秀青年研究員。傅凱駿在競爭激烈的物理科學領域中脫穎而出,獲得兩年共十萬美元的資助進行創新研究。他認為,這次會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供研究者分享見解和探討學術進展。
傅凱駿的研究橫跨相關性強的電子、磁性和超導性。他指出,電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若非人類掌握了電子的特性,現今的電腦和手機都無法存在。他表示,雖然當前對電子的瞭解仍然淺薄,但希望未來能夠使電子設備更加小型化,進入一個人類未知的領域,探究不同情況下電子特性的變化。
面對室溫超導體的最新進展,傅凱駿表示,實現室溫超導體是人類的夢想,雖然實現這一突破的道路艱難,但科研從未停歇。他強調,科研是一個不斷試錯和學習的過程,每一小步的前進都可能在長期內積累成顯著進展。“假設我有幾十年的科研生涯,回望過去30年內,通過無數個小步前進一段距離就滿足了,每一步都未必有突破,但是希望一直在向前走。”
呼籲家長勿過度操練孩子
據瞭解,傅凱駿是曾在會考和高考分別獲得9A及5A的“雙料狀元”,自小便對物理充滿熱情,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在升學的過程中,他面臨著現實與理想的掙扎,雖曾獲中大計量金融學取錄,最終卻選擇了自己的初衷──香港大學物理系。
傅凱駿選科研不選“錢途”,近年來屢獲殊榮,成為一名年輕有為的物理系科學家。他在接受採訪時提及,在他讀書階段,香港教育系統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十分重視。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傳統能力的重要性可能正在降低。他認為,現在的學生只需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可以借助AI等科技工具來提升報告質量;但最重要的是,內容必須由學生自身掌握,且要瞭解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香港學生的學業壓力大,談及如何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他表示,其實並不複雜,只要全港家長能夠減少對補習的依賴,不必過度操練孩子,便能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然而,他也理解家長的顧慮,擔心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落後。他認為,這種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就如同做科研一樣需要時間去發展。
北都發展創新項目有前景
此外,傅凱駿對於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到將投入更多資源於創科的計劃表示認同與感謝。他希望政府在引入世界頂尖研究團隊的同時,能夠與本地科研團隊形成互補,共同提升科研水平。
傅凱駿指出,某些創新項目在香港先天條件下很難做到,譬如農業方面的研究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空間去做,但香港土地資源比較有限。他表示,雖然香港空間資源很難提供幫助,但人才資源方面有優勢,香港處於一個連接內地和世界的位置,優勢獨特,可以聚集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有利創科突破。
對於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創新項目的計劃,傅凱駿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大方向,雖然需要時間去落實,但將為未來的科研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強調,“任何發展都需要時間,想要真正改變世界,時間不可缺少,比如80年前科研人員做的研究,當時看不出有何用途,但到了如今卻變成每日都在使用,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