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從失敗中學習
http://www.CRNTT.com   2024-11-19 11:36:41


鄧瑞麗(左)和斯圖爾特.奧金共同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202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鄧瑞麗(Swee Lay Thein)和斯圖爾特.奧金(Stuart Orkin),以表彰他們發現從胎兒到成人血紅蛋白轉換的基因和分子機制,為治療兩種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及極其嚴重的血液疾病──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開創革命性且高效的基因組編輯療法。

  大公報報導,兩人鼓勵年輕科學家追求自己的興趣並保持開放態度,並寄語享受所做的事情,把心投入其中,從失敗中學習。

  鐮狀紅血球貧血症主要治療方法是服用抗生素等藥物,以及恒常輸血,但會產生風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鐮狀細胞部資深研究員及主管鄧瑞麗表示,“一般患者可能需要每2至4周進行輸血,在80年代輸血帶來的風險,可能感染其他傳染病,比如HIV、肝炎等。”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大衛.內森傑出兒科講座教授斯圖爾特.奧金提到,剛開始沒有想過如何治療血液疾病,而是對幹細胞如何變成不同細胞有興趣,但在後續不斷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疾病的治療程式。

  揭開血紅蛋白轉換機制

  鐮狀紅血球疾病和乙型地中海貧血是影響全球超過二千萬人的血液疾病。世界上有5%的人口攜帶血紅蛋白的異常遺傳基因,每年有30萬名嬰兒出生時患有嚴重的血紅蛋白異常疾病。血紅蛋白是紅血球中的蛋白質,負責將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胎兒使用結構不同的胎兒血紅蛋白,但在出生六個月後會轉為製造成人血紅蛋白。

  之前研究表明,一些患有遺傳性疾病的患者會持續產生胎兒血紅蛋白,使鐮狀紅血球疾病的病情減輕。鄧瑞麗的研究揭示部分成人仍然能繼續製造胎兒血紅蛋白的原因,她對在鐮狀紅血球疾病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病征上表現出極端差異的患者個體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時,使用一種名為連鎖分析的技術,發現BCL11A基因是產生胎兒血紅蛋白的主要調節因數,即決定身體是否製造胎兒血紅蛋白的關鍵,為後來針對BCL11A進行干預的治療方法開辟道路。

  斯圖爾特.奧金進一步確定BCL11A蛋白是胎兒血紅蛋白啟動子的抑制因數,即BCL11A蛋白是使成人不再製造胎兒血紅蛋白的關鍵。他將發現轉化成治療方法的第一步是進行動物實驗,證實下調BCL11A表達能夠矯正小鼠的鐮狀紅血球疾病。

  接下來,他於BCL11A基因的強化子中確定了一個特定位點,在血液幹細胞中使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删除該位點時,BCL11A的表達便會受抑制。這種基因組改變重新啟動胎兒血紅蛋白的產生,該小鼠研究為在鐮狀紅血球疾病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中使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進行臨床試驗奠定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