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謀害還是病逝?探秘斯大林死亡之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7 11:19:34  


  實際上把莫洛托夫和米高揚“排除”在執委會之外帶有象徵性質。儘管作出了決定,據米高揚說,兩人“準時去參加他的會議。斯大林一共開了三次執委會會議,雖然開始時保證每週召開一次執委會會議”。同時,根據米高揚的回憶錄來判斷,斯大林絕不反對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出席或者忽略他們的出席,而是樂意傾聽他們的發言。

  米高揚特別舉例說,他在斯大林出席的主席團執委會會議上證明,必須提高集體農莊莊員在發展畜牲業中的物質利益。米高揚認為,“我的發言好像給他留下了印象”。結果斯大林作出決定,讓米高揚進入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解決這個問題的委員會。十分明顯,實際工作的慣性使斯大林忘記了不滿,依他之見,莫洛托夫和米高揚表現出不能容許的思想、理論的不堅定性。 

  十月中央全會上的尖銳衝突並沒有影響斯大林重新找莫洛托夫,要吸收他參加理論問題的辯論。在與丘耶夫談話時,莫洛托夫回憶說:“斯大林寫《經濟問題》的第二部分,讓我讀了一點,但是這一切用到什麼地方,一點也不知道。” 

  米高揚回憶,1952年12月21日他和莫洛托夫事先打電話給馬林科夫、赫魯曉夫和貝利亞,決定像以往那樣晚上去斯大林的別墅,祝賀他的生日。據米高揚說,“斯大林很好地迎接了大家,其中包括我們。大家坐在桌旁,進行著一般的聊天。對我和莫洛托夫的態度是平靜的、正常的。給人一種印象,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過,重又恢復了老關係。總之,由於我早就瞭解斯大林並且記得他和我以及莫洛托夫不止一次發生衝突,後來也就消釋了,因此我形成了一種想法,這次衝突也會過去的,關係會正常的。這個晚上以後我這種想法加強了”。 

  但是,很顯然,對莫洛托夫和米高揚不懷好意的人繼續影響著斯大林。據米高揚說:“慶祝斯大林生日後‘過了一兩天’,不知是赫魯曉夫還是馬林科夫說:‘知道嗎,阿納斯塔斯,12月21日我們在斯大林那裏以後,他對您和莫洛托夫生日那天到他那裏去很生氣和氣憤。他開始指責我們,說我們想使他與你們和解,並嚴厲地警告說,這不會有什麼結果,對於你們來說他不再是同志,也不希望你們去他那裏。’通常我們去斯大林那裏,在他的別墅裏,在小圈子裏慶祝新年。但是這次通告以後我們沒有在斯大林那裏過新年。”現在很難說,不知是通過馬林科夫還是赫魯曉夫轉達的關於斯大林對莫洛托夫和米高揚的態度的信息有多少符合實情。 
 
  但是有理由認為,斯大林對其他領導成員也積有不滿。莫洛托夫回憶說,斯大林確信,Л.Д.亞羅申科的信反映了赫魯曉夫個人的立場,也許,就是根據他的倡議寫的。斯大林對亞羅申科的批評是嚴厲的,把他的立場宣佈為“布哈林的立場”,這一批評比對米高揚的批評要尖銳得多。不排除斯大林認為赫魯曉夫本人同意“布哈林的”看法,因而他未必會信任這樣的領導人。同時斯大林對莫洛托夫和米高揚的尖銳批評會嚇壞党的領導中其他的老成員。例如,莫洛托夫就這樣說明貝利亞的立場:“當他看到,連莫洛托夫也被罷免,現在你得當心,貝利亞!既然斯大林現在連莫洛托夫也不信任,那麼頃刻間就會把我們捏個粉碎。”同時,例如斯大林與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和解,那麼他會把怒氣對準那些竭力使他與他們不和的人。 

  莫洛托夫告訴丘耶夫,“斯大林有時對貝利亞表現出輕蔑的態度,想收拾掉他”。赫魯曉夫在自己的回憶錄裏也說過類似的話。1953年七月全會上卡岡諾維奇確認,1953年五一遊行時,貝利亞對中央主席團某些成員說,斯大林圖謀除掉他,但是“他不知道,假如他試圖逮捕我,那麼契卡工作人員就會起事”。中央主席團其他成員也證實貝利亞有這種聲明的事實。   

  貝利亞本人不合常理地成了控告貝利亞在斯大林之死中有罪的主要原告。根據貝利亞在1953年5月1日在陵墓觀禮臺上所說的那些話,莫洛托夫得到了一定的印象:“不排除他在斯大林之死中插了一手。”這樣的印象是有重要根據的。在與作家費利克斯•丘耶夫談話時莫洛托夫確認,貝利亞對他說到過斯大林:“我把他收拾了。”為加強這個說法可以引用赫魯曉夫、莫洛托夫、С.阿利盧耶娃的見證:對於斯大林生病,後來去世,貝利亞並不掩飾其喜悅之情。在斯大林處於無意識狀態時,貝利亞竭力表示自己對斯大林沒有好感,當斯大林恢復知覺時,他則每次都向他表達熱愛和忠誠。研究斯大林死亡情況的歷史學家原來還是偵查員,他有“坦白的供詞”和揭露嫌疑犯的各種間接罪證,但是無法確鑿地證明他有罪。像任何一個偵查員一樣,歷史學家很想用公訴來結束案件。但是事情真的是像貝利亞和對他的指控者所說的那樣嗎? 

  貝利亞的“假坦白”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不排除隨著貝利亞意識到斯大林已病入膏肓,他有意要造成一種印象:正是他貝利亞能夠領導國家。在斯大林死後形成的政治真空中,貝利亞很快就成為反對“斯大林個人迷信”鬥爭的倡導者,把國家領導人馬林科夫和其他主席團成員推向“非斯大林化”。在與主席團成員談話中貝利亞要他們相信,斯大林對他們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個人危險,這樣就顯示出他在拯救他們每一個人免遭滅頂之災中的作用。同時,他要主席團成員相信,正是他“收拾了斯大林”,貝利亞使他們畏懼,這樣就造成一種印象:他是國家命運的主宰者,他也可以毫不費力地除掉其他領導人。(也許,貝利亞醉心於這種遊戲,達到的是相反的效果,導致了他的墜落。)但是從貝利亞的行為和他的“坦白”還不能得出結論:斯大林是貝利亞的人殺的,或者是他本人害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