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兵發鴨綠江: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1 14:50:27  


 
  毛澤東曾考慮出兵限度問題
  
  毛澤東在出兵朝鮮問題上,曾經有一個考慮基點,這就是:如果美軍不越過三八綫,中國也派兵,但只擺在鴨綠江一綫或者北朝地區,作爲朝鮮人民軍的戰略支持力量,而不與美國軍隊正面交戰。早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毛澤東就對來訪的金日成說,一旦朝鮮境內爆發戰爭,我們打算在鴨綠江邊擺上三個軍,帝國主義如果不幹涉,沒有妨礙;帝國主義如果幹涉,不越過三八綫,我們也不管;如果過了三八綫,我們一定打過去。
  
  顯然,毛澤東考慮了中國出兵朝鮮的限度問題,幷且把這個限度講得十分清楚:美國越過了三八綫,中國軍隊必然打過去;美國軍隊不越過三八綫,中國就不參戰。這一點,從朝鮮戰爭爆發初期中國的反映也可以看出來。朝鮮戰爭爆發,特別是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後,新中國立即作出强烈反應。除了聲援朝鮮,還對美國幹涉中國內政,插手中國台灣事務給予憤怒的聲討。但在此時,毛澤東還不想牽涉進這場戰爭中去而打亂自己原定的工作部署。如下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1950年6月30日,即朝鮮戰爭爆發5天之後,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中國大陸展開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同一天,毛澤東、周恩來聯名簽署了《關于人民解放軍1950年複員工作的决定》,開始大規模削减中國軍隊員額。當時有人建議,朝鮮戰爭爆發,東北地區受到威脅,是否停止軍隊複員,讓現有軍隊轉入戰備。周恩來的回答是:對朝鮮戰場的情况,總參謀部、外交部要密切加以注視,而複員工作仍按原計劃進行。由于朝鮮戰局的變化,毛澤東也不得不預先作好准備。7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東北邊防軍,加强東北邊防。周恩來對此有一個說法:寧可“備而不用”。從曆史情况來看,1950年8月下旬之前,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的主要注意力,仍主要是放在土地改革和國內經濟建設上。

  到8月下旬,朝鮮戰局惡化,毛澤東産生了深深的憂慮,此時,他才考慮了出兵朝鮮的問題。周恩來在8月25日召開的第47次政務會議上說,朝鮮戰爭拖長的可能性增加了。周恩來講這句話之後的第二天,他就召開了檢查和討論東北邊防軍准備工作的會議。在這次會上他指出:“我們對于朝鮮,不僅看作兄弟國家問題,看作與我東北相連接有利害關系的問題,還應看作是重要的國際鬥爭問題。”要設想戰爭的長期化,要考慮到出國作戰的問題。“如果出國作戰的話,主要對象是美帝國主義”。
  
  9月15日,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幷且迅速向朝鮮北方推進,朝鮮人民軍有被美國軍隊全部消滅的危險,朝鮮亡國在即。毛澤東把注意力轉向了朝鮮。那個時候,毛澤東每天都站在朝鮮半島地圖前,久久思索,他頻繁地找中共中央領導人和高級軍事領導人商議,和周恩來商議的時候最多。顯然,毛澤東此時開始考慮了出兵朝鮮的問題。毛澤東和周恩來商議後决定,先派人到朝鮮了解情况。9月17日,中央軍委派遣一個5人小組隨柴軍武赴朝了解情况,同時熟悉一下朝鮮戰場的情况。9月22日,中國政府在公開聲明中表示:“居留中國的朝鮮人民有權力回去保衛祖國。”這個聲明一方面表示中國人民堅决支持朝鮮人民與美國進行鬥爭,一方面也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綫進犯朝鮮北部。
  
  毛澤東還考慮幷實施了這樣的方案:通過第三國,向美國表示中國的意圖。這個第三國,毛澤東和周恩來選定了印度。印度奉行不結盟政策,同東西方兩大陣營都保持著聯系。朝鮮戰爭爆發後,印度總理兼外長尼赫魯曾經積極調停。他在征得中國的意見後,曾分別致函斯大林和艾奇遜,以協調蘇、美立場,消除分歧。考慮到這個背景,毛澤東和周恩來决定,通過印度向美國傳話。9月25日,聶榮臻奉命會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從目前查到的記錄材料看,此次會見,雙方談話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中美關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