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周恩來堂侄首次公開解讀周恩來兩封家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3 09:52:32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1921年周恩來倫敦家書收信人為他的二伯父周貽康,而不是五伯父周貽鼎或其他叔父。” 4月21日,在南開大學舉行的第三届周恩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周恩來堂侄、南開大學周恩來研究中心研究員周爾鎏首次公開解讀周恩來兩封家書。

  中新社報道,周爾鎏介紹,1920年12月底,周恩來在法國巴黎小住後,於1921年1月5日抵達倫敦。不久,就初步辦妥愛丁堡大學入學手續,隨即以此親筆寫就的家書向國內父輩禀報一切。“我曾將此家書捐贈給相關研究機構,但由於信無頭無尾,造成了收信人的誤傳。經過調查,我於2005年前後證實了周貽康才是真正的收信人。”周爾鎏說。

  在信中,周恩來寫到“故居倫敦者,並不能周知倫敦,欲知倫敦,非專心致意於研究實驗不為功,故倫敦為世界之縮影。在倫敦念書,非僅入課堂聽講而已,市中凡百現象固皆為所應研究之科目也。” 

  周爾鎏認為,歐洲是馬克思主義故鄉,而英國既是世界的縮影,更是當時典型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這里,青年周恩來通過實地考察,及時果斷地作出了自己的政治抉擇。“這封信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周爾鎏說,“它讓我們看到周恩來在探索治國之道過程中,如何從一個杰出的青年學生運動領袖成長為一個日益成熟的職業革命家和馬克思主義者。”

  今天,周爾鎏還首次解讀了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1939年周恩來重慶家書。

  此信於1939年由周恩來自重慶托人設法轉送到上海,收信人為他的堂弟,即周爾鎏的父親周恩霔。信中,周恩來向周恩霔和二伯母程儀貞報告父親周貽能已經從貴陽輾轉至重慶,全家得以平安團聚,並為其父親歡慶生日。“該信由周恩來以端整莊重的正楷寫就,迥異於通常的行草體書信。信中寫到,‘分手兩年,居時念弟。今春得一來書甚以為慰’、‘不識二媽大人身體精神兩康健否?’寥寥數語,既表達出周恩來對親人的思念,又展現了一代偉人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