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沒有精確的統計。”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圓明園研究專家王道成說,根據檔案記載,清漪園(頤和園舊稱)留有詳細的“陳設清册”,詳細記載了勤政殿(現仁壽殿)、佛香閣等不同建築的各種擺設,精確到了每一層樓、甚至每一張桌子,但圓明園的陳設清册沒有留存下來,可能是在戰火中毀掉了,因而失去了精確排查圓明園流失文物的依據。
圓明園遭遇“四劫”方成廢墟
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火燒圓明園後,圓明園四十景仍剩下超過13處的景觀,山形水系也並未破壞。此後100多年,遭難的圓明園是如何歷經火、木、石、土“四劫”,而徹底變爲一片廢墟的呢?
1860年:“火劫”。1860年,圓明園遭焚毀,建築絕大多數被燒毀,花草樹木也遭到嚴重損害。同治十二年,清廷調查後發現圓明園尚存13處景觀。“比如方壺勝景、蓬島瑤台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國人沒有船,燒不到。”王道成說。1860年後,圓明園的中國園林部分並未成爲一片廢墟,有些建築還保存得相當完整。但這場劫掠和焚燒,是這座名園災難的開端。
八國聯軍入北京:“木劫”。王道成認爲,目前並無史料證明八國聯軍曾進入圓明園劫掠,真正讓圓明園遭受“木劫”的,是清王朝駐守西郊的敗兵游勇和地痞流氓。這次的破壞主要是大量古樹被砍伐,甚至燒成木炭拿出去賣。同時,殘餘的陳設被洗劫,幸存的建築物被拆毀。
北洋軍閥時期:“石劫”。清王朝覆滅後,軍閥、官僚、政客乘機對圓明園的石料巧取豪奪,民間也有人肆意取用圓明園的石料。比如,軍閥王懷慶把圓明園的一些石料拉走,修自己的達園。撫順張作霖的陵墓也用了不少圓明園的東西,燕京大學的翟牧師從圓明園私拆走了一對華表,至今仍矗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內。
1917年至“文革”:“土劫”。1917年後,一些農民開始進入圓明園,山形水系開始遭到破壞。新中國成立後,進入圓明園的農民越來越多,破壞也越來越嚴重。據1980年統計,圓明園里共有7個生産隊,農業人口2000多人,住戶有270多家。農民進了圓明園後,爲了種水稻,要挖山填湖,因爲水深了水稻種不出來;爲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爲了在圈里養豬羊,要挖山墊圈。
“圓明園的山形水系,其實是近幾十年才破壞的。”王道成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