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宋慶齡與七人合影 林語堂為何被塗掉?(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1 10:11:20  


1933年2月17日魯迅與宋慶齡、蕭伯納等攝於上海宋宅的合影(左起:史沫特萊、蕭伯納、宋慶齡、蔡元培、伊羅生、林語堂、魯迅)
七人照成了五人照(少了伊羅生、林語堂)
  1933年2月17日,魯迅、宋慶齡、蔡元培、蕭伯納、林語堂、伊羅生、史沫特萊等七人,在宋慶齡住宅花園門口拍攝了一張合照,楊杏佛是攝影者。這張照片,新中國成立前沒有發表過。

  “七人照”何以成了“五人照”

  1951年9月,為紀念魯迅誕辰七十周年,由巴金、唐弢任主編的上海《文藝新地》第一卷第八期上,赫然刊出了這張照片,但照片上只有五人,被塗去了林語堂、伊羅生。

  為什麽要塗掉林語堂、伊羅生呢?估計這和他倆的經歷有關。

  林語堂,1920年代在北京幾所大學任教,1926年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由於他的推薦和邀請,魯迅到廈門大學執教。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日子里,林語堂曾經就讀教會大學、留學德國、定居美國、用英文寫作,都被看成是“買辦行為”。這樣一個“買辦文人”怎麽可以與偉大的魯迅出現在同一張照片上呢?

  伊羅生,美國人。曾在上海《大陸報》工作,選編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草鞋腳》,得到魯迅、茅盾支持。1935年回美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科研和執教。據說,他的思想和一些行為與托派有關聯。因此,將他從魯迅等人的合影中剪去,是“理所當然”的了。

  自從《文藝新地》發表“五人照”以後,全國各地報刊就常常刊出“五人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