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奧塞梯衝突爆發真相:俄美在外高加索博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6 13:56:43  


南奧塞梯衝突發生後,俄軍部隊開進格魯吉亞邊境地區。(資料圖)
  7年前的“9·11”事件改變了世界上的許多事兒,7年後的南奧塞梯事件,也正在給世界帶來變化。南奧塞梯武裝衝突已經發生一個多月了,這一事件對外高加索地區局勢、對俄格關系、對世界格局的影響都是無法准確預測的……與以往不同,一直對國際問題感興趣并試圖說上兩句的我,這次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存在多年”的熱點問題卻忽然有一種“失語”的感覺。似乎感想很多,但又難以找到感覺,於是這次更多的是選擇了旁觀和對往事的回憶,而對事件本身的分析和對事態進一步的發展卻不知說什麼是好。 

  對於南奧塞梯武裝衝突爆發的真實情況,似乎一部分人選擇了“難得糊塗”。也許,其實沒有人真心想知道這件事的真實情況,也沒有人真正能評判出這一事件的是非曲直。 

  但大家為什麼又都如此關心這一事件呢?因為所有人都想利用此事,以達到和實現自己的目的。當事國把各方在此事中的舉手投足作為劃分敵友的“絕對標准”,其他國家也在認真地分析此事對自己的利弊,并力爭做到“趨利避害”。對這些人而言,事件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之所以還要說“事件真相”,無非是為下一步的深層計劃找到更充足、更合理的理由罷了。所以,其實大家對事實真相并不在意了。 

  退一步說,即便有人對南奧塞梯事件的真相感興趣,也沒有人能够知道這一事件的全部真相。如果知道,很可能也只是部分真相。 

  如果說這是一場戰爭的話,那麼也許這是一場各方“都需要”的戰爭。 

  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需要這場戰爭,需要以此證明自己的“使用價值和民主價值”。小薩是靠“親美”拿到工作證、走上工作崗位的。為了不失業,小薩必須要立足本崗位、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踏踏實實做好山姆大叔在外高地區的“反俄螺絲釘”。小薩如何當好“螺絲釘”呢?那就是“親美、親美、再親美”!比美國人更愛美國、比美國人更“親美”,“想布什之所想、急布什之所急、辦布什之所需”。唯有這樣,小薩才能保證自己不用“從頭再來”。 

  美國總統布什需要這場戰爭,需要為俄羅斯制造麻煩來減少自己的麻煩。為別人制造麻煩來減少自己的麻煩,這是美國人慣用的思維邏輯。今天的俄羅斯實力大增、國力大振、政局穩定、經濟發展,這讓布什感覺到了“醋意”和“涼意”。美國的地位不可挑戰,美國的尊嚴不能侵犯,那麼就只能挑戰俄羅斯的穩定、侵犯俄羅斯的尊嚴、破壞俄羅斯的穩定,把俄羅斯投進新一輪對抗、新一輪消耗之中。這既可以確保美國的國際地位,也可能幫助本黨的總統候選人,布什真的下了這一招棋。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羅斯也需要這場戰爭,需要以此“殺一儆百、殺雞駭猴”,好好地出一口“惡氣”。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已經“忍了太久、讓了太多”,甚至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被薩卡什維利及其身後的一夥兒人逼到了牆角。這不,俄羅斯終於反擊了,“十五六年的積蓄”要在一天晚上都釋放出來,我想小薩就是身體再好、後台再硬,也未必吃得消。 

  如果說這是一場戰爭的話,那麼也許各方較量的就不僅僅是兵力了,各方較量的還有智力和軟實力。自武裝衝突發生的第一時間起,俄羅斯媒體與格魯吉亞和西方媒體就展開了絲毫不遜色於實際戰事的“宣傳戰”,而且雙方都指責對方的新聞不真實。 

  按俄羅斯官方和媒體的報道,這是一場由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精心策劃、有步驟實施的對南奧塞梯進行的“種族清洗”。按格魯吉亞官方媒體和西方某些媒體的說法,這是俄羅斯軍隊有計劃、有組織的對格魯吉亞的“武裝侵略”。 

  這些報道把外人弄得“一頭霧水”。近日,“今日俄羅斯”等俄主流媒體指名道姓地指責包括CNN在內的西方媒體,認為它們在報道俄格南奧塞梯衝突方面制造假新聞。“今日俄羅斯”電視頻道記者尼古拉·巴拉諾夫說:“我們的工作人員做了一個關於格軍隊摧毀茨欣瓦利的報道。當時,我們重點拍攝了南奧塞梯大學的場景。但是,令我們震驚和憤怒的是,CNN播出的電視畫面上,那裡卻變成了俄軍進攻格城鎮格裡後的場景。CNN播出的畫面是經過偽造的。” 

  長期以來,俄美在外高加索及中亞地區“大博弈”的同時,俄羅斯與西方媒體也在這裡較勁。雙方媒體都在有意無意地帶著有色眼鏡觀察著這裡所發生的一切,然後又按照自己的理解將這裡發生的一切告訴世人。所以,作為看客的我們,就只能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了。(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專題: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開戰 誰開第一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