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抗日戰爭中為何“漢奸”衆多?(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8 10:10:27  


抗戰後,漢奸被槍決。
 
  陳公博在自白書中對教育上所持的某些看法,也可以從側面印證當年教育所存在的嚴重弊端。他認為“教育重要是老生常談,我最近十餘年來是承認教育失敗的,在政府不易得一個奉公舍己的公務員,在軍隊不易得一個潔身自肅的軍人,在社會不易得一個盡責守己的國民 ”。“最後一個嚴重的問題卻是民德的墮落。自從此次中日戰爭,不獨物資打完了,道德也打完了。在淪陷區中,我覺得大衆如趨狂瀾如飲狂藥,一切道德都淪喪盡了。大家不知道有國家,有社會,有朋友,只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明日,只知道有今天;不知道有理想,只知道有享樂。”

  四、日本的威脅利誘是造成漢奸的直接原因

  漢奸的大量產生還與外部環境有關。鴉片戰爭後,中國由於在對外戰爭中屢次戰敗,使一些中國人媚外、崇外、恐外的思想和民族自卑感有所發展,以及敵強我弱的客觀現實,使部分中國人因此喪失抵抗信心。甚至連蔣介石的親信,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周佛海對抗戰前途也悲觀失望,他認為“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我是相信抗戰下去是要滅亡的,但是宣傳上卻不能不鼓吹最後勝利。我是主張和平之門不全關的,但是宣傳上卻要鼓吹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許多漢奸官員認為“日本經濟發達,勢力強大,中國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打是打不過的”;“中國民族性差,不團結,像一盤散沙,什麼事也幹不成”;“我們這些人了解日本情況,能減輕點壓迫。”這是部分漢奸的心態。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一向與中國有密切的經濟文化往來,尤其是兩國文字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使中國人有親切感。中日同在亞洲,人種相同,文化教育相似。在追求中國近代化道路的過程,大批革命黨人曾得到日本的庇護和資助。因此部分中國人對日本有親近感。這些為日本對中國人的文化爭取提供了有利條件。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公開鼓吹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幫助亞洲從歐洲人的奴役下解放出來”。這也麻痹了部分中國人的思想意識。

  明治維新後,日本的迅速崛起也使中國人深為佩服。在“以日為師”的口號下,中國掀起了赴日留學的熱潮。其中一些赴日留學生接受了日本的思想與生活習慣,結交了一些日本朋友,對日本有親切感和崇拜感。這部分人非常容易被侵華日軍所利用,成為漢奸。有學者曾對漢奸偽政權高級官員情況作過簡略統計發現:“留日比例較高,在被統計的144人中,有留日經歷者54人,占被統計人數的38%,占接受過近代教育人員的 49%。”這既顯示了近代中日文化聯繫之密切,也顯示出日本通過留學教育在中國留學生中培養親日派的深遠用心。

  漢奸的產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產物,是他們策劃和推行“以華治華”政策的需要。為了彌補其在戰爭中人力、物力的不足,鞏固占領區,掩蓋其侵略面目,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日本便對中國進行威脅利誘,並十分重視利用扶植漢奸偽政權達到自己的目的,如1938年日本和汪派人物梅思平、高宗武在上海重光堂簽訂《日華協議記錄》,虛偽地宣稱“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兩年內從中國撤兵”。接著,日本內閣對華提出近衛三原則,進行欺騙誘降,最終促使抗日營壘中的汪精衛派分化出來,並成立汪偽傀儡政權。

  日本在華的四大特務機關也不擇手段地從事間諜活動,其具體任務之一就是制造漢奸。他們或金錢勾引,或私利相誘,或武力威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拉攏腐蝕部分國人。加之國民黨統治腐敗,不得人心,部分民衆為了私利而忘記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賣身投敵。 (來源:鳳凰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