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金門國民黨駐軍日常施放空飄氣球的情形。 |
“糖衣炮彈”到處飄
光華園,台方金門、馬祖一帶曾經的“心戰”總指揮部所在地。10月12日,當本報駐台北記者陳斌華、趙博來到這裡時,發現“鐵門緊閉,一片破敗,只有大門一側墻上褪色的雷達圖案,透露這裡曾經的使命。一旁的‘心戰’資料館已經廢棄,被半人來高的野草團團包圍”。
這座如今閑置已久的庭院,當年是全金門最熱鬧的地方。很多到訪台灣的外國政要,來金門都要到這裡放一放氣球。
韓鼎洛曾在金門防衛部政治作戰室擔任第二組的組長,人稱金門“心戰頭子”。他介紹說,放氣球,就是“空漂”傳單,“把傳單卷起來放到氣球裡邊,灌了氫氣以後,在風向對的時候飄出去。我們的傳單完全是柔性的,不罵人,絕不攻擊敵人,它跟第一綫喊話不一樣。”
大陸這邊也有空漂。曾是“八二三炮戰”民兵英雄的洪秀樅說,當年國家比較窮,沒有錢買氣球,就用豬小肚、風箏來代替。
除了空漂,還有海飄。在金門島的最東端,有個近似V型的港灣,台方稱為“復國墩”,此處就是面向大陸的海漂要點。從“複國墩”放出去的海漂品,會隨著洋流漂過狗嶼灣,在福建泉州的圍頭被衝上岸。
空飄、海漂政治傳單雖然熱鬧,但雙方很快就意識到,單純投放傳單的效果非常有限。於是就有了“糖衣炮彈”的空飄和海飄。
台灣來的“糖衣炮彈”,主要是日用品,如毛巾、肥皂、背心、尼龍絲襪甚至收音機。大陸“三年困難時期”,台灣的“糖衣炮彈”尤以食物為多,連糯米飯都有。“就是說我這邊老百姓的生活,已經達到這樣的水平。”韓鼎洛說。
大陸的“糖衣炮彈”,往往是土特產品,如貴州茅台、山西老陳醋、金華火腿、西湖龍井茶等等。“他們漂過來,我們也要漂過去啊。”曾在廈門市委機關工作的龔潔回憶說,在兩岸心戰最熱鬧的60年代,全國各地送往廈門的物資,都由他安排分發,再被漂送去金門。有時,那些自己享用不了的中華煙、茅台酒,因為風浪整個掉到海裡,“我們覺得很心疼。但是想到是政治的宣傳品,就不在乎了。”
歷史塵埃揮別去
喇叭、廣播高聲喊話,“糖衣炮彈”空飄海飄,一轉眼,就過了20多年。
1979年新年,金門軍民發現,從廈門過來的廣播,沒有了以往的高聲指責。取而代之的,是對親情、對骨肉同胞的聲聲呼喚。“台灣同胞、國民黨軍官弟兄們”稱呼前面,還特意加上了一聲“親愛的”。
是年年初,大陸宣布“停止炮擊金門”。而新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提出“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曾在廣播中用重金誘惑對方飛行員“投誠”之舉,也於1980年代末停止。1992年11月,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回歸地方自治,同時開放旅游觀光。
如今的金廈海域,游船往來其間。偶爾喊出一句口號,也只為了博游客一笑。當年空飄、海漂的茅台酒、收音機,也已堂而皇之地擺上了商店的櫃台。盡管“心戰”仍在持續,但當年的做法已成為歷史的塵埃。
2004年年底,福建居民赴金門旅游正式啓動,洪秀樅、吳世澤、陳菲菲,這幾個隔岸喊話幾十年的老人,也相繼踏上對岸的土地。“我們一直想去金門,都快想瘋了!” 如果不是已遷居,他們還想去看看當年打嘴仗的“老對手”們呢。(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