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不是只出面召集一下會議,這樣的‘首’我們不當。”赫魯曉夫激憤地說。
“為首也不是老子黨,就可以隨便發號施令,任意規定別的黨怎麼做。”鄧小平心平氣和地提醒。在整個會議期間,每次宴會都是他與赫魯曉夫坐主位,其他26國黨的代表在宴會上一般不插話,神情各異地在那裡旁觀。
“哼,有的國家黨口頭宣傳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首,而實際上是在拆蘇聯的台。他們在和平過渡、東西方緩和問題、裁軍和蘇美首腦會晤問題上與我們唱反調。”赫魯曉夫似乎總想避免和鄧小平交鋒,因為“這個人厲害,不好打交道”。他又把目光投向康生:“你搞的就是左傾教條主義。”
康生始終是一副冷板的面孔、冷板的聲音:“又來了。你給我扣一頂帽子:左傾教條主義。我也送給你一頂:右傾機會主義。”
赫魯曉夫只好憋一口氣,終止這不愉快的爭論,端著酒杯繼續完成他的祝酒:“算了吧,還是讓我們互祝健康吧。幹杯!”
宴會上爭論如此激烈,會議上的氣氛可想而知,那是相當緊張的。爭論中雙方的觀點交鋒,檔案中的會議記錄特別是各國領導人的發言都有詳細記載。這里選兩個小例子,就可看出當時會談是在怎樣緊張激烈的氣氛中進行的。
在那次會談中,蘇方是以其長期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蘇斯洛夫為首。他是蘇共中央主席團成員,瘦高個子,喜歡戴一頂圓型列寧帽,說話比赫魯曉夫穩重多了,很注重邏輯性。他嗓音略沙啞,即使是指責對方也能表現出沉穩。
“蘇聯專家在中國已經很難開展工作。你們的氣氛令他們無法工作,”蘇斯洛夫用左手拇指觸觸眼鏡框下沿,瞥一眼鄧小平,不緊不慢地說:“比如你們的‘大躍進’,搞什麼拔白旗。重慶發電廠的蘇聯專家也叫你們給送了一面白旗。可見你們對我國專家的態度已使得他們無法工作。撤走蘇聯專家的責任並不在我們,恰恰是你們的做法造成的……”
會議發言都是按順序,你講一段,我講一段。中國代表團一般都是後發言。當蘇斯洛夫舉出兩個例子後,鄧小平指示工作人員立即去核實。
工作人員離開現場趕緊給國內打長途,核實情況,爾後向鄧小平悄悄做了詳細匯報。輪到鄧小平發言了。他兩臂放在桌面上,左手中的香煙還在悠然地冒著白煙,他的目光在各國代表的身上緩緩掃過。
“蘇斯洛夫同志剛才講我們給蘇聯專家送了白旗,所以蘇聯才撤走了專家。我們核實了,確實送了一面‘白旗’。是用白色錦緞做底,鑲有金邊,上面精心綉了八個紅字:‘真誠友誼,無私援助’。”鄧小平停頓一下,嘴角漾出一絲淺笑,同時將目光緩緩掠過表情各異的各國黨的代表們,最後,目光停在蘇斯洛夫身上,笑容也消失了。
蘇斯洛夫不抬頭,只把眉毛做遺憾狀地聳了聳,兩手互搓著有些不自在。
“可見,蘇斯洛夫同志,”鄧小平聲音低沉緩慢,因而更顯出分量,“你掌握的情況與事實有何等大的距離!”
蘇斯洛夫嘟嘟囔囔:“這種枝節問題不值得糾纏。”
鄧小平略提高聲調:“那麼,到底為了什麼撤走專家呢?你們撤專家,我們一再挽留,因為涉及我國各重要經濟部門。你們單方面撕毀合同到底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鄧小平眼里像打閃一樣射出銳利的光波:“你們的做法不僅造成我們國民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且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你們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近視,要有歷史眼光!”
鄧小平的話是深刻的。赫魯曉夫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這種傷害留下的傷痕印在幾代人的心靈上。1960年8月,周恩來在為將要回國的蘇聯專家舉行的告別宴會上,回顧了中蘇友誼的發展歷史後,動情地說:“全體蘇聯專家與中國同事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現在蘇聯政府突然決定全部撤走,雖然我們一再表示挽留,但是無效。今天在這里表示深深的惜別,我的感情已經不允許我講下去了……”當時許多蘇聯專家難以控制住自己的眼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