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論解放軍的“新和平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3 00:45:37  


在當前無戰爭的狀態下,解放軍如何貼近人民、協助人民、救助人民以進行“非戰爭行為”,似乎已經變成解放軍追求“新和平主義”的代名詞。
  中評社香港1月23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王崑義向中國評論通訊社提供評論文章“解放軍的‘新和平主義’--解讀《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全文如下:
            
  在人類社會戰爭與和平的發展史裡,引爆戰爭容易,追求和平難,所以從西方的兵聖克勞塞維茨(Carl Philip Gottlieb von Clausewitz,1780-1831)開始就認為“戰爭是政治的另外一種形式的延續,戰略就是為了達到戰爭目的而進行鬥爭的一種手段”。可以說,任何一種戰略思維,大概都很難脫離在真空狀態中進行運籌帷幄的“將軍之學”,他們的目標大多只是在追求戰爭的勝利,而非和平的真正降臨。

  然而,從1月20日所發表的《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內容,可以感受到解放軍在避免戰爭,追求和平的努力上確實花了很大的心思,這不只符合中國大陸當前把“和平發展”當作主題的思維,也可以說是解放軍內部“新和平主義”正在萌芽的意涵;做為一個“人民的軍隊”,在當前無戰爭的狀態下,解放軍如何貼近人民、協助人民、救助人民以進行“非戰爭行為”,似乎已經變成解放軍追求“新和平主義”的代名詞。

  事實上,“新和平主義”是冷戰結束以後探討人類安全的最重要思維,人們把安全的概念區分成“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兩個部分。“傳統安全”所指涉的是軍事、戰爭的範疇,“非傳統安全”則落實在解決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威脅的項目,它既是一種“非戰爭行為”,更是“新和平主義”當成是實現人類和平的最重要過渡階段。

  當然,如果要比較“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差異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體不同:傳統安全的主體是國家,而非傳統安全的主體是個人與公眾。

  二、內容不同:傳統安全重視國家主權與領土的完整;非傳統安全不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而是對人的生命所進行的關注。

  三、範圍不同:傳統安全是從外界對內部的威脅;非傳統安全則是內部自發的威脅。

  四、手段不同:傳統安全是以軍事作為追求安全的手段;非傳統安全的理念是以政治、經濟為追求安全的手段,並突出治理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性。

  也就是,以人民為主體,追求人類安全的目標,就是“非傳統安全”的最重要思考,它不需要透過戰爭來達到和平的目的,而是以政治、經濟,甚至是社會救助等“非戰爭行為”的手段來達成和平的目標,所以“新和平主義”的內涵就比傳統透過戰爭來追求和平目標的“和平主義”要廣闊許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