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山西王”閻錫山魂歸台灣 老兵守墓5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3 09:51:09  


閻錫山
 
  最後居所種能洞兼具防禦防空

  張日明指著崗哨磚樓說:“屋頂、外墻,都留有機槍射擊口,窗戶內側還加裝鋼板,這是為了防止攻擊。”政府遷台初期,共軍隨時可能進犯,據稱,閻氏故居早期曾擁有五十餘枝各式槍枝,儼然是一座固若金湯的軍事堡壘。

  閻氏故居原是農場型態,最多時期曾聚集四十多位部屬,包含秘書、副官、侍衛、隨員、眷屬、司機、廚師等,山居生活開銷,全數由閻氏獨自負責。由於閻氏曾攜帶黃金來台,晚年沒有缺錢的困擾,故居運作還能自給自足。

  “種能洞”是閻氏故居主體建築,與侍衛紅磚樓都已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市定古跡。“種能洞”是閻氏親自命名,呈現他以種能觀察宇宙變化的“宇宙觀”。這座碉堡式的民居,成為這位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最後歸宿。

  隱身在陽明山麓的“種能洞”,外墻與屋頂結構剛完成修復,閻氏庋藏近代史與抗戰前後的軍政要電、文獻史料與圖書,經原馥庭老先生協助整理後,近年已移交國史館,部分則由文化局現場清點封存,其餘文件則散落一地。

  近五十年來,閻氏部屬井國治、張日明等侍衛、副官,特別在“種能洞”設置閻氏靈堂,並經常上香祭祀。井國治於民國九十年間,在前往故居途中,因腦溢血逝世後,看守故居和墓園的“勤務”,幾乎全由張日明老人承擔。

  靈堂兩側放著作供人取閱

  閻氏遺像前的香案,除了燭台、鮮花、素果,供桌兩側還擺放閻氏主要著作《三百年的中國》、《閻百川先生要電錄》等。張日明說:“這幾年有山西來的客人,或研究閻錫山的學者來過。有興趣看看,就帶幾本回去吧!”

  “現代子貢”護衛兩岸分治史實

  閻氏靈堂內高懸孫中山題贈的“博愛”橫幅,蔣介石頒授的挽額《愴懷耆勳》,浸漬泛黃,棄置在迷漫著潮濕黴味的房間。“種能洞主人”雖然已遠離近半個世紀,但侍衛官張日明,每天依然準時執勤站崗,守護故居與墓園。

  走進猶如軍事碉堡的“種能洞”,恍如踏進近代史與國共內戰史的時光隧道,還能聞到成堆軍事電報、戰爭史料的黴味。這裡曾是閻氏晚年會見蔣介石、宋美齡、陳誠與陳納德,接見立委國代、著書立說的人生最後舞台。

  閻錫山墓地位於七星山之陽,峰巒環抱,茂林修竹,圓塚方碑,坐北朝南,氣勢非凡。雖然墓木已拱,但墓園構築始終牢固穩當。張日明在守墓之餘,多年來還在墓園遍植桃花與櫻花,更讓立春的墓園,花香飄散,益顯空靈。

  張日明守護的不僅僅只是老長官“山西王”閻錫山的墓園,維護故居與守墓的俠義古風,更接近真實版的“現代子貢”。既可近距離見證兩岸分治六十年的核心史實,還得以同時護衛政府遷台這段重要歷史轉折的鮮活史料。

  在暮色中話別的張老先生,步履蹣跚,但堅持親自送客到故居門外。老人謙遜地說:“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我現在還走得動,可以常來看看,以後能做多少就不知道了。希望故居能早日對外開放,讓更多人認識閻院長啊。”(來源:鳳凰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