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毛澤東再度與金日成等會談。他告訴金日成,原來他考慮的是應當首先解放台灣,在此之後再解決朝鮮問題,那樣中國將會更充分地援助北朝鮮。但既然統一朝鮮的問題已經在莫斯科得到批准,他同意首先統一朝鮮。金日成向毛澤東詳細介紹了他們的三階段計劃,即第一步進一步加強兵力;第二步公開向南方提出和平統一方案;第三步,在和平統一方案遭到南朝鮮拒絕後則準備斥諸武力。毛澤東對此表示了肯定的意見。他強調,作戰計劃要有充分的準備,部隊行動要迅速,包圍主要城市,但不要為佔領城市而延誤時間,要集中兵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過,毛澤東還是對美國驅使日本軍隊或直接干預的可能性有所擔心。他告訴金日成,一旦有二、三萬日本軍隊投入戰爭,整個戰爭的過程就可能延長。當然,如果美國軍隊參加戰爭,他相信中國會派出軍隊支援北朝鮮,因為到那時,蘇聯出兵是不方便的,它受到與美國簽訂的協定的限制,而中國則不受這樣的條約約束。
金日成相信,日本軍隊參戰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美國人派個兩、三萬日本軍隊來,也不能改變戰局,人民軍的士兵將戰鬥得更加堅決。至於美國參戰的可能性,他斷言:“那幾乎不可能”,斯大林已經告訴過他們,帝國主義不會干涉,因而不必加以考慮。但毛澤東還是提出:帝國主義的事,我做不了主,我們不是他們的參謀長,不能知道他們心里想的是什麼。不過準備一下總是必要的。我們打算在鴨綠江邊擺上三個軍,帝國主義如果不干涉,沒有妨礙;帝國主義如果干涉,不過三八線,我們也不管;如果過了三八線,我們一定打過去。金日成對此一面表示感謝,一面則婉言謝絕。在5月16日,即毛澤東與金日成會談的最後一天,毛澤東收到了來自莫斯科的電報,電報表示同意毛澤東所提議的中朝締結一個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的建議,只是,這不應當是在戰爭發動之前,而應當是在朝鮮已經成功地統一之後。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已經箭在弦上,金日成此時的興奮心情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鑒於台灣問題的解決將受到嚴重影響,毛澤東的沮喪也不言而喻。幾乎就在金日成訪蘇之前不久,中共還特別就武力統一台灣的問題與蘇聯軍事當局就一些具體的作戰設想進行過深入的討論。而由於中共這時空軍和海軍的裝備正在陸續到達,進攻台灣的技術條件問題正在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而逐漸得到解決,因此,中共中共中央已經重新開始有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奪取台灣的決心,並初步考慮在 1951年條件基本具備後,選擇適當時機實施作戰行動。毛澤東無論如何沒有想到朝鮮戰爭會排在了他奪取台灣行動的前面。他最擔心的顯然是,一旦朝鮮戰爭的爆發,無論勝負,美國政府都必然會改變對台灣的政策,從而使他解放台灣的計劃面臨巨大的困難。
美國干涉橫生枝節,“解放台灣”被迫擱淺
5月29日,金日成通知蘇聯大使,他已經收到了斯大林答應提供的武器和裝備的主要部分,他們準備在6月發起進攻,6月10日前部隊將全部集中到預定的進攻地點。隨著按照既定方案北朝鮮提出的和平統一主張在6月11日遭到南朝鮮當局的拒絕,第三階段,即軍事進攻階段開始進入了倒計時。根據蘇聯瓦西里耶夫中將和蘇軍顧問組協助制定的這個“先發制人的進攻作戰計劃”,人民軍應當在22到27天內分三個階段實現解放南朝鮮的作戰。6月18日,作戰計劃下達到人民軍部署在三八線的各個部隊。25日,受命參加進攻的7個師隨著反擊南朝鮮軍挑釁的一聲槍響,大舉越過了三八線。朝鮮戰爭爆發了。
面對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共領導人的心可以說提到了嗓子眼兒上。他們焦慮地注視著國際上,特別是美國的反應。兩天之後,一個最讓毛澤東擔心的局面隨之出現了。美國總統杜魯門於6月27日宣布台灣未來地位尚未確定,因此他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任何對台灣的進攻,確保台灣及台灣海峽的中立化,防止戰爭蔓延。在毛澤東看來,美國的這一行動,顯然無異於救了國民黨的命。
對於美國的行動,毛澤東立即做出強烈反應,號召“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但在內部指示中,中共中共中央則不能不承認:自己沒有與美國現代化的海軍進行海上較量的可能,“形勢的變化給我們打台灣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台灣海峽擋著”,結果只好把“打台灣的時間往後推延”。與此同時,由於6月 27日美國總統也同時宣布美國將出兵南朝鮮,中國東北邊防以及可能的增援朝鮮問題日益緊迫,中共的戰略重點也被迫轉向東北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