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鄧小平1949年親自登門 向宋慶齡道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6 00:10:57  


 
  7月9日,周恩來以中央名義給鄧穎超發出了第二封電報,告訴鄧“新政協八月半後方能開”,要求鄧與宋商量,請宋先來北平,“八月初南返”,8月中旬再由回滬一行的史良陪伴“北來”參加會議,若宋不同意則照原定計劃將行期推至 8月6日以後。“穎超在滬如能養病,可留候夫人同來。”

  新政協的具體召開日期是宋慶齡最關心的問題,因為她“無法在北平呆上幾個月”,“只要能及時趕到那裡參加會議就行”。

  8月3日,鄧穎超在還未收到周恩來當日致電告知“新政協會期在九月上旬”的情況下,向宋慶齡坦陳:“新政治協商會議可能推遲到二十日以後。”宋告之 8月底有事,“必須趕回上海”。鄧穎超隨即直接致電周恩來告之,並分析說:“我觀其意,是她不願在北平多留。她曾說過,在北平容易引起她的悲痛,因為孫中山先生死於北平。”

  8月6日,周恩來回電鄧穎超,再次告之“新政協須九月上旬始能開會”,並建議“孫夫人以遲至八月下旬或九月五日前來平為好”。他同樣認為“孫(夫人)說八月底有事,恐系推辭”,要求鄧穎超和已回滬的史良一起“分別推動”;並要鄧去見蘇聯領事孫平和與宋關係較近的塔斯社駐中國記者羅果夫,讓他們“從旁推動”,邀請宋慶齡“在平參加中蘇友好協會”,“屆時將有蘇聯對外文協訪華團代表參加”。

  在確認宋慶齡承諾來北平後,宋慶齡在北平居住的問題必須解決。8月3日,周恩來致電鄧穎超告之:“房子已準備好,我方去看過,較重慶、上海我常去的兩個地方都大,樓房,有上下兩層,在北平為稀有者。一切內部陳設責成阿曾、羅叔章負責指導。”

  周恩來所說的房子位於東單方巾巷44號,後因北京建新火車站而於 1959年拆除。據曾經去過那裡的廖夢醒的女兒李湄描述:“那是一棟外國人建造的兩層花園洋房,小巧玲瓏,在北京很少見這樣的洋房。”

  周恩來考慮得非常周到,他知道宋慶齡長期生活在西式建築中,遂為她選擇了這棟稀有的洋房。不僅如此,他還在百事纏身的情況下,親自去現場勘察。宋慶齡對周恩來為她選定的方巾巷寓所甚為滿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