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卓琳伴夫歷經風雨 見證香港回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30 08:49:03  


卓琳與鄧小平合影。(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7月30日電/在北京景山後街的一條胡同裡,一座兩進的普通院子,灰磚灰瓦,種滿花草,這就是鄧小平和卓琳生前最後生活的院落。“偉人背後的賢內助”是人們對卓琳一生的讚譽,她的晚年亦是在平靜淡然中恪守著對丈夫的承諾:謹言慎行。

  大公報報道,1969年10月,鄧小平以全國第二號走資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監管勞動,卓琳毫不猶豫地陪伴鄧小平到了江西,共同度過了3年零4個月的艱難時光。在與鄧小平一起被“發配”的日子,他們共同開墾出一塊地,“他挖地,我就拿個小板櫈坐在那裡揀石頭。揀完石頭後,弄成一畝地的樣子,我們就跟老百姓要些種子,種些茄子、辣椒之類容易種的東西。澆水呢,他去澆,總是照顧我。”

  兩起兩落看遍炎涼

  1973年,鄧小平結束了在江西的勞動改造生活,回到北京。此後,他主持黨政軍日常工作,大刀闊斧地領導開展全面整頓,贏得了人民的信任。沒想到,僅僅過了3年,一場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再次把鄧小平推到了困境。十年的磨難,讓人看遍世態炎涼,在很多人劃清界限的年代,鄧小平身邊的妻子兒女與他始終相伴。於是有人說,家庭的溫暖,是幫助鄧小平從容應對政治逆境的一個重要因素。

  鄧小平復出之後,不少組織請卓琳出來任職,她都沒有答應。她更多地是協助秘書處理鄧小平的日常文件。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1979年1月訪問美國,卓琳都隨同出訪。在國際交往的重大場合,有人評價卓琳的表現溫文爾雅,落落大方,以中國女性特有的端莊,和鄧小平一起給國外友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親歷香港回歸祖國

  鄧小平生前未能實現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心願,令人倍感遺憾。他的這份心願,最終由夫人代為實現,卓琳在現場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這一蕩滌屈辱的莊嚴一刻。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慶典上,特首董建華鄭重介紹在貴賓席最前排就座的卓琳。董建華後來回憶,其實那不是“臨時起意”,江澤民主席在慶典開始前對他特意做的囑託。董建華的介紹話音剛落,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卓琳站起身來致意,感謝與會者對鄧公由衷的敬意。這一片段,成為整個回歸慶典最為動人的鏡頭之一,成為至今令人回味的經典。

  步入晚年的卓琳鮮有拋頭露面,恪守著鄧小平生前“不要到外面工作,言行要謹慎”的要求。直到去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卓琳拿出多年的工作積蓄,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十萬元人民幣,才又有消息見諸報端。

  卓琳與丈夫過世時的年齡恰好都是九十三歲,卓琳較鄧小平小十二歲,兩人同屬龍。有內地網民留言祝福這對相濡以沫五十八載的偉人夫婦,“願在天堂與小平重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