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越南軍闖西沙 毛澤東蔣介石同仇敵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0 10:54:50  


 
  蔣介石帶著一個遺憾走了,他把自己的夢想留給了兒子。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傷悲的夢。他年復一年充滿激情地發表著“反攻”的文告,宣布著“反攻”的時間表,作著“反攻”的計劃(設計出了1000多種方案),如他自己所說:“無一日中斷”。人們笑他不自量力,痴人說夢。事實上,“復國”於他,與其說是可笑的“夢”,不如說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信念”;一個在美國(請來的“保護神”)赤裸裸禍心下,蔣給自己、給台灣貼的特殊護身符;一個在20多年漫長歲月中,蔣惟一賴以維繫支撐這個海中孤舟上的生命群體在孤獨仿徨中苦鬥向前的精神法寶。他要回去!他要讓美國、讓島上所有的人深信:他和國民黨帶台島回家的堅定不懈的決心與信心。或許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永遠兌現不了自己的諾言,他惟一能做的只能是把自己這一生信念、奮鬥的意義留在遺囑中。

  而在大陸的另一邊,7月6日,毛澤東另一位緊密相依的戰友朱德逝世。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整個唐山化作廢墟。重病中的毛澤東聽了地震情況匯報後,流淚不止。他的身體在接連而至的震動中更為虛弱。往事、未來在這位偉人的心中交軌重叠。他對守護在身邊的華國鋒、汪東興等政治局委員緩緩言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了吧!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麼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麼幾個海島上去;抗戰8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打進北京,總算進了紫禁城。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麼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麼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得不好,後代怎麼辦,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麼辦,只有天知道。”

  9月8日,逝世前的幾個小時,他要來了日本三木武夫的電報,其中涉及有關大陸與日本進行通聯的商議,他拿著這份電報昏迷過去,再也未醒來。

  毛澤東再造了中國,但沒有能實現兩岸統一。這位創造了無數奇跡的巨人帶著一種深深的惆悵無奈地走到了生命終點。他沒有蔣那麼重的政治包袱。“台灣問題需要時間,也需要等到下一代解決。”已經參與到其中的鄧小平接過了毛澤東未完成的兩個歷史任務。

  中國半個世紀歷史中的幾位主筆人以各自的方式寫下了“共同”的遺囑而去了。統一,何止是他們的事業、他們的遺囑,這是歷史的遺囑,是所有為中國統一而奮鬥終生的人們的臨終囑望,是民族血淚寫就的心願。

  歷史應該前進,後繼者只有明識前人的血淚所得,才能真正把歷史推向前進。只有進一步走出歷史的陰影,才是真正繼承前人的遺志。(摘自:《視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