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因言獲罪:揭秘朱鎔基的20年“右派”生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0 09:52:37  


 
  最大限度地接觸底層民眾

  1968年,“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整人也整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作為“清理階級隊伍”的重要手段,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詞匯產生:“五七幹校”。

  “五七幹校”來自毛澤東1966年5月7日對一個報告的批示,指出軍隊既要學軍,還要學工、學農;工人也要學農,學軍,學文化;農民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也要批判資產階級,等等。

  1968年5月7日,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為了紀念毛澤東“五七指示”發表兩周年,在慶安縣柳河辦了一個把機關幹部和走資派送去勞動改造的農場,命名為“五七幹校”。

  1968年10月,毛澤東再次批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個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幹部也要分批下放勞動。”

  此後,全國各地都相繼開辦了“五七幹校”,數十萬知識分子被送往農村的偏遠窮困地區勞動鍛煉、接受改造,“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

  有回憶說,在當時群眾之間派性鬥爭嚴重的情況下,所謂革命化的“五七幹校”其實已成為迫害異己、懲治知識分子的一種手段,是“變相勞改”的一個地方。

  1970年元旦,朱鎔基被下放到國家計委設在襄樊的“五七幹校”,一幹就是5年,直到1975年才回到北京。

  最初,幹校沒有家具,連基本的生活用品、床、板凳都沒有,於是幹校便從外面運來一些生活用品。

  由於擔心丟失,一個寒冷的冬日,朱鎔基和他的一個同事被要求押送這些物品,兩個人一起蹲在一輛悶罐車裡,忍饑挨餓,“天氣冷極了,也沒有暖氣,沒有水。”

  和朱鎔基一起勞動的同事向記者介紹,國家計委襄樊“五七幹校”位於湖北北部,和河南接壤,幹校原先是一個勞改農場,由於有這些人到來,原來的勞改犯被遣散。幹校實行軍事化管理。


  這段時間,朱鎔基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勞動,偶爾也看看書。這5年的人生經歷對朱鎔基十分重要,可以說是20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重要階段。

  朱鎔基在談到這段時間時感慨很多,但並不顯得十分懊喪。他說,在那段時間裡,他接觸了許多人,懂得了一些原先不懂得的事。

  由於朱鎔基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對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也使他染上了深厚的“平民情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