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的天安門 |
據史書記載,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造時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門,故命名承天門。明朝天順年即1457年7月,承天門遭火災,城樓焚毀。1465年明憲宗派工部尚書自圭重修承天門,由牌坊式改建成宮殿式,基本上有了現在天安門的規模。1644年,承天門又毀於兵火。第二年再次重修承天門,6年後竣工,從此正式改名為天安門。
具有550多年歷史的天安門城樓,由於兵火戰亂,長期失修,建築結構已嚴重壞損變形,主體已嚴重下沉。新中國成立後雖經多次維修加固,但未能徹底解決問題。1969年河北邢台地區發生了6到7.5級強烈地震,使天安門城樓損壞變形更甚。1969年底國務院決定:徹底拆除天安門城樓,在原址、按原規格和原建築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門城樓。
按部隊編制組成了施工隊伍天安門城樓結構複雜,工藝難度大。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組成了由總參、北京衛戍區、北京市革命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天安門城樓重建領導小組”。被指定承擔這項任務的是北京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現北京建工集團五建公司)。
北京第五建築工程公司選派了一批根紅苗正、政治可靠、技術過硬的精兵強將,其中大部分為黨、團員,他們按部隊編制,組成了木工連、瓦工連、彩油連、架子工連和混合連5個施工隊,當時的八級木工姚來泉就是木工連的組長。
8天搭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施工“天棚”
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高32米,要將這麼大的建築物整個罩起來,難度可想而知。如果用鋼管搭架,需一個月。架子工人用杉蒿綁在一起,層層連接,用葦席搭起天棚,除留出送料的循環馬道外,整個城樓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絲毫不露。搭起這個堪稱世界之最的“天棚”,僅用了8天時間,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他們又在中山公園內臨時建起一座鍋爐房,上下水管道直通城樓,葦席四周鋪設了幾層取暖管,儘管隆冬,棚裡仍然溫暖如春。
為嚴守秘密,不僅北京市市民不知道,就是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園的工作人員也不知被葦席圍起的天安門裡在幹什麼。所有參加重建的人員更要嚴守秘密,不准和任何人說,甚至家人,這是政治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