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藤嘉一:危機與契機 中日核從核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4 10:16:44  


 
  我知道,中國的有識之士越來越認識到,日本鷹派強力主張“普通國家”,即弱化甚至放棄美日同盟,是為了實現“自主防衛”的新戰略,並斷定“右傾化”是大勢所趨,隨之而來的是“對日核猜忌”。日本是否正在發展核武,目的短期看是針對朝鮮,長期看是針對中國。我不是核專家,技術上需要哪些條件就不展開。只是想指出一點,不管從當今國際形勢的大方向還是從日本民眾對核武器的敏感和忌諱看,日本發展核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不過,近年來日本與美國圍繞普天間美軍基地的遷移問題所展開的博弈,中國人也給予密切關注,畢竟影響到其國家利益。戰後六十多年以來,日本始終在美國“核保護傘”下維護祖國領土,“重經濟—輕安保”,而成為經濟大國,實現現代化的今天,對於“依然被美國佔領著”的現實感到不滿的國民日益增加,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發展核武器及其透明度很低;日本因朝核危機或中國崛起而發展核武器;日本為了對抗中國海軍航空母艦而建造航母;日本軍備介入台灣海峽……這些“猜忌”無非就是在美國奧巴馬政權在安保方面的策略調整、日本新政權成立後在對外政策上的調整、中國持續性的綜合崛起、朝核問題持續性的不確定、緊張與緩和並存的中美關係、合作與競爭並存的中日關係、正陷入信任危機的日美關係等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造成的。

  必須警惕“核猜忌”的升級。中日必須在國際恐怖主義蔓延的嚴峻形勢下,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風貌。中國當局堅持“全面禁止和徹底摧毀核武器”;日本當局堅持“非核三原則”,這是中日兩國核戰略上堅定不移的“底線”。何況,連超級大國美國的總統也提倡“無核世界”,中日之間盲目鼓吹對方核恐懼,只會造成“雙輸”局面。

  與其相互猜忌和防範,不如互相合作和共創。比如,兩國政治家能否以“和諧”與“友愛”——東方智慧為指導思想,在“和平利用核電”等議題展開坦誠對話,在對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來自氣候變暖的壓力日益增大的新形勢下共同探討滿足能源需求的渠道,以及在恐怖主義威脅下保護能源安全的手段,以便向老大美國施加健康的核壓力呢?

  日本作為再次遭遇核危機的國家,中國作為即將成為對核能源需求最大的國家,兩國完全有資格引導全球核議題的積極展開與長遠發展。(來源:亞洲週刊 作者:加藤嘉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