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長城保護員孫啟彬使用巡護軟件拍照上傳巡查情況。(受訪者供圖) |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每天早上五六點,梁耐德就出門,沿著齊長城兩側巡查一遍。陡峭山路上,他步履穩健,仔細檢查著齊長城周邊的情況。“不管風霜雨雪、酷暑嚴冬,巡護齊長城的路我都會堅持走下去。”
梁耐德是山東濰坊諸城市皇華鎮的齊長城保護員。“齊長城建在地勢險要的山脊上,周邊山勢巍峨,路不好走,走一遍至少得一個小時。”梁耐德說,保護員的工作內容重復枯燥,有時候方圓幾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但他樂此不疲。
在“守望”齊長城的這些年間,梁耐德也成了齊長城的“活地圖”。巡查之餘,他研究齊長城特色建造工藝,收集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協助創作了《它從春秋戰國來》一書,推動齊長城融入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
和梁耐德相似的保護員,在當地還有不少。為了守護好齊長城,皇華鎮專門組建了一支有11名保護員的齊長城保護隊伍。保護員隊伍中,既有沿線的村民,也有一些基層文物工作者,他們對齊長城沿線開展巡查,及時匯總相關線索向文旅部門上報。
“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管子》中所述之“長城”,即山東境內泰沂山脈的齊長城,它比秦長城的修築歷史還要早,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迄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是我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山東出台《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從人防、技防等多方面入手,構建起齊長城保護的“千里防線”。
山東淄博市博山區域城鎮的齊長城保護員孫啟彬,最近有了新工具。他在巡查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可通過手機上的巡護軟件實時上報。“將圖片發送到平台,平台第一時間就能接收到,並且及時處置。”孫啟彬說。
孫啟彬使用的軟件,是2022年淄博文物保護部門開發的齊長城智慧巡護系統。通過這個系統,相關部門可實現對淄博全市39段110.84公里齊長城的數字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