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國家文物局6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位於山西臨汾的陶寺遺址博物館將於11月12日正式開館。
陶寺遺址博物館展廳面積約5000平方米,集中展出230件(套)珍貴文物,全面展示了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
記者瞭解到,博物館建築外觀設計呈現一個“中”字,象徵著陶寺遺址考古發掘對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支撐。展廳中,多璜聯璧、彩繪蟠龍陶盤、銅蟾蜍片飾、綠鬆石鑲嵌腕飾、彩繪漆木器、骨質口簧等重要文物將集中亮相,並利用光影、數字等新技術,全景式展示陶寺遺址在城址規劃營建、手工業製造、藝術創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並為觀眾提供探索性思考空間。博物館還特設了考古歷程展廳,致敬陶寺發現以來60餘年間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學家,讓觀眾直觀瞭解考古學。
陶寺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遺址,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陶寺文化”的命名地,1958年被發現,1978年正式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陶寺考古研究,將其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陶寺遺址先後發掘墓葬130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5500餘件,揭示了中華文明的早期形態,反映出距今4000年前後以陶寺為代表的中原地區,在廣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礎上創造發展、迅速崛起、走向一體,引領了中華文明發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