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反導系統目的不純 三大政治考慮貫穿其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6 08:30:07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攔截彈實彈發射。(資料圖)
  反導系統真能保護本國的安全嗎?美國及其盟國心裏都在打鼓。但不管怎麼樣,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的行動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了。4月2日,捷克國防部宣佈,美國導彈防禦局的軍事專家代表團已于當日抵達捷克,任務就是“選址”。對此,俄羅斯方面再次發出猛烈抨擊,其外長拉夫羅夫說,不僅是俄羅斯,所有歐洲人都將成為美國反導系統的“人質”,北約和歐盟的作用也將被打上問號。

  而此前俄羅斯《獨立報》已撰文稱“美國堅持在東歐多國部署反導系統,讓俄美關係達到近20年來最低水準。”為了平息俄羅斯的怒火,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哈德利不久前會見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時強調,美在東歐部署反導防禦系統只針對“發展核武器的”伊朗和朝鮮。準備同意在其領土上部署反導設施的波蘭和捷克兩國總理也忙出面解釋,稱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等“正常”國家。
   
  目前,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被稱為繼冷戰時期“星球大戰”計劃後最龐大、最複雜的軍事工程。儘管美國一再鼓吹其反導系統的能力,但俄軍將領早就不屑地回應說,俄軍圖-160戰機發射的戰略導彈、陸基白楊-M導彈和戰略核潛艇的潛射導彈是美軍反導系統的“三大剋星”,能夠輕易突破美國的反導防線。

  普京總統也數次表示,俄正在研製領先於目前技術15年的新型洲際導彈。而根據美國布魯克斯協會的統計,美國累計花費在導彈防禦系統上的各項開支已達到1500億美元,等到將來完全建成,總耗資將會達到1萬億美元。如此“不堪重擊”、“勞民傷財”的防線,美國為何甘冒國際社會不絕於耳的批評聲而不遺餘力推行呢?

  筆者認為,導彈防禦系統早已不是單純的軍事工程,美國強力推動反導建設,主要有三方面深層考慮。 

  第一,威懾遠大於實戰需要。目前實際投入部署在美國領土上的反導基地,也只是理論上具備初步反導能力,在美軍陸基和海基的反導試驗中,總體失敗率達40%。

  軍事專家形象地稱,用導彈去攔截高空超高速飛行的另一枚導彈,難度可想而知。另外,即使攔截率提高到90%以上,只要有一枚核導彈“漏網”也足以引發世界核大戰,這是任何國家都承擔不起的。因此,美國在已經取得超強軍事實力的情況下,擁有足夠多 “長矛”的同時還打造“堅盾”,就是要告訴所有可能威脅美國的“敵人”一個信號:我可以打你,但你卻可能打不著我。由此可見,美國反導系統威懾的姿態遠大於實戰。 

  第二,政治上拉攏、考驗和控制盟友的試金石。是否加入美國的反導計劃或者為反導計劃的推行“開綠燈”,已成為體現美國與別國關係遠近的一面鏡子,因此反導系統也成為美國拉攏和考驗盟國的工具,同意加入就許以各種政治允諾和經濟援助,反對則加以安全甚至經濟上的脅迫。此次傳統東歐國家波蘭和捷克的表現就是一個例子。
另外,加入反導系統後,由於美國是“保護傘”的提供者,這樣更利於美國從安全、政治甚至經濟上控制盟國。 

  第三,可能的戰略“騙局”卻是科技持續發展的催化劑。據美國中情局20世紀末的解密檔案透露,冷戰時期美國拋出的“星球大戰”實際上是個騙局,是想誤導蘇聯走進“軍備大競賽的圈子”,通過拖垮蘇聯經濟從而搞垮蘇聯。不過,事實上連“星球大戰”的設計者們都不清楚美國軍事當時究竟會建成什麼樣子;但是,當時的美國戰略家們卻清楚地知道,與“星球大戰”相關的技術和產業若能發展起來將是保證美國未來幾十年經濟、科技繼續保持領先的基石。

  於是,儘管“星球大戰”沒搞起來,但在這個“幌子”下,美國的資訊技術、納米技術、高精尖電子技術、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而這些技術正是美國當今在眾多領域遙遙領先於世界的基礎。

  由此,一些戰略專家認為,冷戰後美國一下子沒了“勢均力敵”的現實對手,更需要打造一個龐大工程去拉動美國科學技術能繼續快速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的相關技術和產業正好是美國下一個幾十年經濟和國家發展所需的,而這些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也必將影響到未來世界經濟和政治,至於它攔截成功率最終能否達到100%,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因此,反導計劃已成為一種戰略投資,而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軍事工程,這也是布什政府大力推行反導系統的重要原因。(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