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中國進入近代以來最長繁榮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1 16:22:36  


海外媒體預測中國經濟即將超過德國而居世界第三位,但繼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 從1978年至今的29年間,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超過9%,是近代歷史上持續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以至海外媒體預測中國經濟即將超過德國而居世界第三位,但繼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 

  新華網報道,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13億中國人的生活總體上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社會主義制度在除弊創新中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充滿活力,國際地位蒸蒸日上。“毫無疑問,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近代以來的最長繁榮期。” 

  他說,在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中,除了這29年的繁榮期以外,能夠稱得上繁榮期的發展階段恐怕只有新中國建立初期(1949-1957年)。 

  1952年底,中國經濟已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準,即1936年的水準,人民生活水準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從1950年至1959年,每年人口增長1000萬。事實證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年也可以算得上繁榮期。 

  謝春濤認為,從繁榮期持續的長度、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幅度相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繁榮期遠遠不及目前中國所處的繁榮期。 

  但同時,中國亟待解決的各種問題仍然嚴峻。 

  “去年我在北京打了大半年工,拿到了6000多元,收入比往年多了不少。”家住河北省高陽縣的農民田力香說,“但這些錢還不敢多花,小孩在上學,老人身體不好,還是要多攢些錢。” 

  中國農村絕對貧困和低收入人口達6000多萬,相當於英國全國的人口。“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仍然是很多地區農民面臨的切身難題。 

  最近連續發生的垮橋事件以及礦難,造成大量人員死亡,提醒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後面的隱患。而生態環境問題正在使中國付出巨大代價。“2006年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平均每兩天發生一起突發性環境事故,群眾環境投訴增加了三成。”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說。 

  經濟學家樊綱說,中國經濟面臨四大宏觀比例失調:消費-儲蓄結構嚴重失衡,儲蓄率高達50%;外貿順差過大,並持續走高,2007年經常項目順差可能達到GDP的10%;資本流入的增長,尤其是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入的資本,導致外匯儲備過多;流動性過多,導致貨幣投放增大。 

  今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發表講話提出,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謝春濤認為,過去29年來,中共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進行改革開放,這樣的發展道路使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了堅定正確的方向和團結穩定的環境,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徹底擺脫了計劃經濟時代停滯不前的局面,這也為中國進一步克服困難做好了準備。 

  與此同時,經過最近29年的發展,中國的技術水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勞動者素質以及管理水準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一切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說。 

  謝春濤說,5年前召開的中共十六大提出,本世紀前20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意味著中國會珍惜並努力延長目前的繁榮期。 

  這位黨內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共在總結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治國理念,這都有利於中國保持繁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