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放軍已建成亞洲最大戰鬥機儲存中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3 16:47:46  


在機場露天存放的各型飛機。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近日,新華社和中新社先後向國內外發布權威消息:我國自主創新的“飛機氣相封存技術”,目前在我軍首座編餘飛機儲存中心全面推廣應用。隨後,關于“戰鷹穿上‘保鮮膜’”的新聞,各大媒體和網站紛紛轉載。我軍首座編餘飛機儲存中心是當前亞洲最大的戰機儲存中心。

  中國國防報報道,筆者到此探訪,所見情景著實大開眼界:寬闊的機場上,那一排排殲擊機、强擊機、轟炸機、運輸機列陣傲視長空;明亮的飛機洞庫里,穿著“保鮮膜”的戰鷹隨時可以升空;官兵們維護和分解飛機的精巧技藝,拉直了筆者頭腦中的一個個問號。

  “錢多了要存入銀行,糧食多了要入倉儲存,飛機編餘了、退役了,自然也要處理好!”飛機儲存中心政委劉向東對記者這樣介紹說。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軍隊减少員額100萬。人們敏銳意識到:100萬脫下軍裝的官兵是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同樣,退役的武器裝備,尤其是空軍大量的退役飛機,仍然是國家和軍隊的寶貴財富,一定要儲存利用好。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中國要不要把當前空軍編餘的飛機集中起來,建立起一個儲存中心?縱觀世界其它發達國家,中國軍方有關方面認爲,別國都擁有了自己的飛機儲存中心,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搞好編餘飛機的集中儲存工作也勢在必行。

  隨後,一個中國軍方考察團飛抵美國,考察了這個世界上發明和擁有第一架飛機的國家,他們擁有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空軍機群,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立飛機儲存中心的國家。

  那天,在北京的空軍領率機關辦公大樓里,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决定迅速形成:組建空軍編餘飛機儲存中心,由當時的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具體負責這項工作,探索路子,摸索經驗,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飛機儲存、維護、科研、開發之路!☆
“當時要把散集在全國各地的數百架飛機短時間內從空中轉運過來,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飛機儲存中心主任王長春感慨地說。

  1991年3月,上級給中心下達任務:在一個多月時間里,接收好數百架空轉飛機。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因爲過去這里所保障的飛機只有幾十架,即使大規模轉場,一次也就接收二三十架,而這次數以百計的飛機如此集中而來,能行嗎?大家吃點苦受點累沒啥,可那麽多鋼鐵大鵬在機場近空東來西去地飛,哪個環節出丁點兒差錯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那段日子,只要天氣允許,他們都在早上5點鐘進機場接飛機。按照嚴密的分工,有的清掃跑道,有的負責指揮引導,有的將飛機推拉就位,有的抽出飛機里多餘的航油,有的拆除飛機上的彈藥、電瓶、儀表……由于飛機多,常常是一人頂幾人幹,有時忙到次日淩晨才收兵,打個盹兒又要上機場。

  一天中午,正當大家全神貫注地迎接一支大機群空轉飛機落地時,本來晴朗的機場上空却突然飄來大片大片的積雲。意外情况出現了,空中聯絡信號中斷。

  “信號員注意觀察,不可漏掉任何情况,繼續呼叫。”在場每一位領導的臉上都冒出了一層汗。他們明白,飛機在空中聽不到地面指揮的嚴重後果。

  飛機指揮塔台的空氣一下子凝重起來……

  空中,飛1號飛機的是某團團長劉先雲,他雙脚緊踏方向舵,一只大手緊抓駕駛杆,一雙眼睛時而緊盯儀表板,時而試圖透過雲層尋找到地面參照物,但什麽也看不清。做爲長機的他,一邊沉穩保持狀態,一邊不停地向左右僚機呼叫……終于,領航參謀發現從遠方的濃濃霧靄中鑽出兩個移動的小白點。

  小白點由遠及近,由小變大。人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在空地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一編隊3架飛機終于安全落地。接著,後面的15架飛機也全部安然著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