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面對災難 中國必須擁有強大航空工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8 12:50:01  


中國陸航米-171機群。(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中航一集團網站報道,5月12日,是一個值得國人永遠銘記的日子。是日下午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8.0級強烈地震,天崩地裂、山河破碎,半個亞洲爲之震動,汶川大地震頃刻間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特大災難。共和國總理溫家寶在災難發生2小時後趕往災區,慰問災民,指揮抗震救災。“抗震救災,衆志成城”成爲全國人民一致的行動。

  現在離5月12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已經一個月了,這一個月里我們時時記著那里的人民,記著那些爲抗震救災作出不懈努力和犧牲的人們。在這個月里作爲航空人,我們與全國人民一起感同身受,我們也有身處災難深處的同胞和企業,我們也與全國人民一樣投身抗震救災,我們不僅要救助出在危難之中的企業和員工,還要援助那里的災民,這種行動就是航空報國的具體體現。

  記得5月11日,記者在上海參加中國商用飛機公司成立大會,對中國一航總經理林左鳴作了一個專訪。5月12日,林左鳴上午參加了ARJ21飛機項目聯合指揮部成立大會,會議一直開到了午後。按事先安排,林左鳴下午赴成都。地震發生後,林左鳴堅持在上海機場等待飛往成都的班機,記者最後一次聯系上林左鳴總經理已經是下午5點30分,在征詢了對專訪的修改意見後記者問:是否要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刊登您去四川指揮航空人抗震救災的新聞?他說,現在那里災情不明,情况不清,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救人要緊,到那以後再說。現在想起來,這是記者的一個失策。當時應該在第二天《中國航空報》版面上有一條林左鳴總經理趕赴災區的消息,盡快地把航空人抗震救災的決心和行動公布于世人面前。林左鳴夜降重慶,急赴成都,連夜看望了成飛、凱天等單位員工,然後緊急趕往地處重災區的渦輪院,拉開了航空人抗震救災大幕。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航空工業各單位不分你我,相互支援。張洪飈總經理不僅要求漢中的企業緊急支援渦輪院,在前綫指揮有關企業抗震救災時還趕往渦輪院慰問,幷送去了50萬元的慰問金。隨後,離災區最近的陝西、貴州企事業單位率先行動起來,大批物資送往渦輪院和江油市。處在各地的航空人,捐錢、捐物大力支援災區,幷爲災區人民建起了愛心家園。

  航空人自有航空人的情懷和能力。國內外大批救災物資運往成都造成運輸困難,成飛機場迅速對外開放,全力爲抗震救災做好保障;中航二集團捐贈了一架直升機用于四川抗震救災;中飛公司派出了航拍飛機爲抗震救災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飛龍公司派出直升機承擔危難搶險救災任務;三六一、三六三等醫院將最好醫生派往災區救死扶傷……

  突發的地震災害瞬間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産損失。抗震救災刻不容緩。被災區人民譽爲“吉祥鳥”的直升機第一時間飛臨汶川震中,搭載傘兵的運輸機也快速到達指定地域,急需物資迅速被空投到受災地區,航空遙感飛機傳回的畫面也成爲了中央決策的重要依據,大量的人員和物資更是通過空中航綫迅速地集結到受災地區。抗震救災,空中長城成爲挽救人民群衆生命財産的中流砥柱。

  災難面前,我們反思,第一時間前往災區的直升機還是數量有限,大噸位直升機嚴重缺乏,在複雜地域和氣象條件下直升機的作業能力還不是很強。重裝空投和高空跳傘的能力還不具備,航測航拍以及無人機偵查等的作用都沒有充分發揮,空中應急通訊中繼也沒有充足保障。地面運輸在地震救援中仍占到絕對地位,雖然不少物資和人員是通過空運抵達災區,但大都是使用民航包機,我們的戰略遠程投送能力是一個明顯的短板。基于航空技術發展的衍生品和裝備雖然很多,但在抗震救災中得到應用的也不是很多。

  災難面前,祖國需要強大的航空工業。國産大飛機研制刻不容緩,大批量物資和人員遠程投送能力亟待發展。中大噸位國産直升機研制需要進一步加快步伐,國産直升機性能和産量亟待進一步提高。各類特種飛機、航空器需要增加數量,空投、救生等航空裝備業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消防、救助、航測、航拍、無人機偵查等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通用航空産業需要大力發展。航空科技衍生品需要更多的走向社會走向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

  災難,再一次讓我們看清了航空工業的重要性,飛機、直升機不僅是戰時的必需,更是和平時期搶險救災的利器。航空科技是高新技術的代表和核心,航空工業理應成爲科技強國的標志,祖國需要強大的航空工業。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