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人民裝甲兵還經歷了兩次邊界自衛反擊戰的鍛煉和考驗,實戰證明:人民裝甲兵已發展成為一支能攻能守、不可忽視的鐵甲雄師。
“文革”開始後,人民裝甲兵的發展和坦克研製工作遭到干擾和破壞。但自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之後,我軍裝甲兵建設及對新型坦克的研製,再次受到黨中央、毛澤東的高度重視。不久,便完成了59式中型坦克的研製任務,並開發出了一批變形車。同時,自1976年開始,為了加強陸軍軍一級合成訓練,提高坦克部隊的作戰能力,又重新將獨立坦克團改歸陸軍軍建制,人民裝甲兵恢復到了“獨立坦克部隊”和“隊屬坦克部隊”並存的體制上(1985年5月,坦克師和坦克旅編入陸軍集團軍,裝甲兵部隊改為單一的隊屬坦克部隊體制),並在坦克師中增編了裝甲步兵方隊,部分炮兵團的牽引火炮改編為自行火炮,從而使坦克師的步兵、炮兵、坦克兵的編配比例更加合理,作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至1980年,我軍已裝備各種坦克近萬輛,裝甲輸送車2000餘輛,坦克救護車700餘輛,修理工程車1000餘輛,僅次於蘇聯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
進入80年代,人民裝甲兵的裝備水平和戰鬥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並向數字化方向發展。目前,一些裝甲數字化部隊業已具備定位導航、圖像攝取、目標位置標定、分組數據傳輸、激光報警防衛、情況采集上報和輔助決策等諸多功能。
裝上智慧“頭腦”的“陸戰之王”,正以嶄新的雄姿走向未來數字化戰場。(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