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 5月的西北某機場,碧空如洗。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一架飛機緩緩降落。經過數小時飛行,空軍某部試飛員馬曉雲和機組成員順利完成了當天試飛課目。
走出機艙,馬曉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科研人員反饋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隨後,他又直奔辦公室,繼續完善某型飛機工作流程和手册……
“從學飛行的第一天起,我就夢想飛上最先進的戰機。”馬曉雲說。
2014年,因在飛行院校素質過硬排名靠前,馬曉雲被選為試飛苗子。起先,像馬曉雲這樣的年輕試飛員並不被看好——與從部隊選拔的試飛員相比,剛從院校畢業的馬曉雲雖然理論基礎較好,但是缺乏飛行經驗。而作為試飛員,要試出飛機的安全邊界和極限狀態,必須在吃透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飛行實踐去感受。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馬曉雲這個西北漢子好像天生有股不服輸的勁。走上戰位,他不斷給自己“充電”:大量試飛理論資料被他用紅筆、藍筆、黃筆標記了密密麻麻的注解;宿舍的墻上,貼滿了寫著公式和關鍵數據的便簽紙;為了掌握飛機操作原理,經常與設計和科研人員就工作原理、操作使用、改進優化等進行探討交流。
如今,馬曉雲已成為一名能熟練駕駛多型飛機執行科研試飛和訓練任務的試飛骨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