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蕭條重臨? 《時代》:不可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5 09:23:53  


大蕭條,是指1929年至1939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金融海嘯由華爾街波及全球,即使美國救市法案獲得通過亦難起立竿見影之效,令人聯想起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不過《時代周刊》分析,今時不同往日,各國政府對經濟的認識經過近80年後,已懂得如何善用他們的“有形之手”,令經濟危機不至於陷入無止境的蕭條中。 

  文匯報引述報道,去年由於樓市下跌,令銀行所持次按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引起相關衍生工具變得毫無價值。銀行間因缺少流動資金而收緊同業借貸,形成融資困難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大行和不少中小型銀行相繼倒閉。流動資金不足這點,正與大蕭條的成因相似,遂令人們憂慮金融海嘯是否將引發另一次大蕭條。 

  政策失敗 釀昔日惡果

  1929年10月28日美股單日跌幅高達13%,這個“黑色星期一”一直被歷史學家視為大蕭條之始,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1963年合著的《美國貨幣史》卻指出,貨幣政策失敗才是導致大蕭條的元兇。 

  弗里德曼指出,假如華府能及時減息,向市場提供貸款並購入債券,將有效令市場恢復運作。但當年華府卻反而收緊信貸,迫使更多銀行相繼倒閉。直到1933年3月6日,剛上任的總統羅斯福強制銀行休業整頓,迫令全國2,500間銀行關閉,始令經濟有起色。 

  前車之鑑 今日有準備 

  分析認為,聯儲局和華府汲取了當年的經驗,現在已懂得如何處理類似1930年的危機。曾詳細研究過大蕭條歷史的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過去一年間已不斷減息至2厘,並多次向市場注資。除了救市方案,財長保爾森更已花了高達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協助和接管財困企業。 

  雖然金融海嘯已波及歐亞,但現在全球政府都設有存款保障機制,各央行亦不斷向市場注資。另外,亞洲各國的主權基金亦已準備就緒,隨時在美國不支前收購各大金融機構,因此2008年金融海嘯,演變成另一次大蕭條的可能性將非常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