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智能駕駛“焦急等待”5G技術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20-06-10 13:02:30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比亞迪的一張海報打出“漢—全球首款搭載華為5G技術量產車”,引發行業高度關注,這是否標誌著具備5G通信能力的汽車已進入量產階段?5G建設雖然如火如荼,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改造穩步推進,但已可支撐5G汽車上路了嗎?

  種種討論皆指向,過往百年均沿著機械機構精細化發展的傳統汽車,在迎來顛覆性技術升級的同時,更成為交通模式變革的探路先鋒。

  5G汽車開始量產

  谷歌提出“無人駕駛”概念已10餘年,但智能駕駛全面商用化,還在等待5G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鋪開。

  北京市政協委員、汽車行業資深分析人士陳小兵介紹,智能駕駛需要感知(路況)、認知(環境)、(AI)決策、(車輛)控制四大技術系統的支撐。

  陳小兵說:“樂觀地說,除了認知系統還在等待5G的連接,其他系統日趨成熟。5G商用及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汽車業尤為心焦,因為5G是智能駕駛可商用化落地的首要條件。比如,在5G諸多技術特征中,1毫秒的理論時延是智能駕駛的必備能力,它讓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可以瞬間共享信息。”

  就像智能手機需要基帶芯片和射頻組件才能與網絡連接,智能汽車也要通過蜂窩通信模組、V2V模組來實現。

  2015年,3GPP(標準化組織)啟動了基於4G LTE的C-V2X(蜂窩車聯網)標準研究,當C-V2X平滑演進到5G V2X,車與車、車與人、車與道路基礎設施相互連接的“車聯網”豐富了智能網聯、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場景更多想象空間。

  2019年4月,華為展示了全球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高度集成車路協同C-V2X技術。預計6月上市的比亞迪“漢”,搭載了這款模組。

  陳小兵認為,這件事的標誌意義在於,具備5G能力的汽車開始進入量產階段。雖然5G還在鋪網,但華為這套5G車載模組支持從4.5G向5G平滑過渡,車企的研發投入可得到最大程度保護。

  陳小兵強調,現有的5G汽車還處於初級發展時期,停留在淺層次的車機應用階段,尚未能充分利用5G的效能。真正的智能網聯汽車才是5G技術的用武之地。

  而智能網聯汽車上路,還待空前複雜的產業鏈條協力解決“標準化”問題,標準缺失、“各自為政”始終是車聯網發展的一大障礙。

  5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20年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中,首次明確部署5G應用、車聯網的年度標準化工作。

  汽車是智慧交通的AI細胞

  5G不僅寄托了車企們增加產業附加值的期望,更指向當前的城市交通治理和未來智慧交通場景的構建。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所言,“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正迎來重大歷史機遇期,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成為拉動智能交通發展的新引擎。”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智能網聯汽車中心主任、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總經理戴一凡博士說:“作為城市的陸上交通工具,汽車承擔了絕大多數人和商品流通的任務。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將成為新型智慧城市的靈魂,促進人、車、路、城市的和諧健康發展。”

  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教授表示,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的出現,將會給汽車產業帶來一次重大革命,甚至會帶來一種全新的交通模式、交通系統。

  今年兩會期間,互聯網科技公司和汽車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為促進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的發展建言獻策。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提出,有必要融合汽車、人工智能與城市發展,把智能汽車打造成現代智能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智能城市的AI細胞。

  為推動5G建設加速發展,從部委到地方,政策密集出台,“5G+車聯網”被重點、多次提及。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於組織實施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寬帶網絡和5G領域)的通知》,將“基於5G的車路協同車聯網大規模驗證與應用”列為七項5G創新應用提升工程之一;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將推動把5G+車聯網納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的通信標準和協議。

  李克強教授表示,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帶動AI、信息通信、大數據、雲計算等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發達國家通過制定國家戰略,強化部門協同合作等措施,已形成智能網聯汽車先發優勢。我國必須立足高新技術與產業發展要求,結合國情,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的中國方案。(記者 劉 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