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防疫常態化別讓形式主義絆倒
http://www.CRNTT.com   2020-06-18 11:25:28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據半月談報道,人撤攤、事激增,防控虛晃一“槍”?

  防疫常態化別讓形式主義絆倒

  時下,各地紛紛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疫情防控已從戰時狀態進入常態化管理狀態。

  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在一些地方,隨著社會秩序恢復正常,曾支援一線防疫工作的人逐漸撤攤子,返回各自工作崗位。一線防控人員數量急劇減少,而復工復產、復學復課等又加大了防控工作量,許多長期堅守一線的基層幹部感到不堪重負,無奈之下免不了以形式主義應對。

  防疫降級,基層工作量卻翻了不止一番

  當前,各地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一再下調。許多省份降為三級,個別省份已降為四級。社會經濟逐步恢復正常。

  不過,社會秩序的恢復讓基層工作量增加不少。北方某市一名社區幹部介紹說,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幹部每天對進出人員測量體溫。“疫情嚴重時小區是封閉狀態,一天的人員出入量只有十幾人次到幾十人次,但現在人員、車輛完全恢復正常了,一天測量體溫上千次。”

  華北某省農村也面臨類似情況。半月談記者走訪的一個村有二三十名貨車司機在全國各地跑長途運輸。復工復產後,村幹部每天得拿出幾個小時聯繫、統計司機的行程路線,看其是否做過邊境貿易、有無去過高風險地區等。

  “一級響應時,大家憋在家裡,這就像風箏抓在手裡,飄不走,也省心;現在相當於把風箏放出去,接觸面廣了,村幹部就得天天找他們。”這個村的村支書說。

  更嚴重的是,復工、開學等帶來風險叠加,致使基層防控工作量激增。

  沿海某市一名街道辦幹部對半月談記者說,當地小學開學時,街道辦抽走4名幹部去小學門口站崗,確保學校的防疫工作到位。近期當地又將開展一項全國性榮譽的爭創工作,“原本街道的工作量就很飽和,現在所有工作都得考慮防疫,基層的工作量翻了不止一番”。

  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基層單位的防疫工作仍然靠“人盯人”的辦法,防疫措施並未隨著疫情防控應急響應降級而出現較大變化。不少基層幹部反映:“已經盯不過來了。”

  攤子撤後形式主義抬頭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受各種因素影響,一些地方上級部門下派幹部出現了撤攤子的現象,一線的防疫人員數量在直線下降。在工作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基層活多了,人少了,疫情防控的形式主義做法也開始抬頭。

  半月談記者在東部某市一個街道辦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當地一線防疫不僅有街道辦、社區幹部和綜合執法隊人員,還有市級下派幹部和志願者隊伍,最多時達800人左右。這些人承擔起社區防控、企業防控檢查與幫扶的大部分工作。

  然而,進入5月份後,大部分市級幹部調回本單位,志願者群體中一部分年輕人也返回工作崗位,一線防疫人員銳減過半,目前有400人左右。更讓街道辦人員哭笑不得的是,曾經下沉的市級幹部“在基層是幹活的人,回到市裡成了派活的人,返崗後隨即就派下一堆活來”。

  在一些地方,市級部門還會從基層“搶人”。日前,北方某地一些部門以人手不足為由,將下派至社區的選調生長期借調回原部門參與工作。經基層反映,當地相關部門又把選調生“返還”給社區。

  工作量加、一線人員減,造成一些地方防疫工作流於形式。以最基本的測量體溫為例,一位社區幹部描述疫情發生以來的變化:疫情防控初期,用體溫槍測量每一個手腕,登記體溫,詢問近期是否去過高風險區;復工復產後不久,只測體溫,看一眼是否發燒;應急響應降級後,虛晃一“槍”,看也不看,催人快走,別堵在小區門口。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說:“在低風險狀態下,採取超常措施,百姓的配合程度可能會慢慢降低。社區防疫人員在盯防的時候,隨著人流量的增大也變得很無奈,想到目前已經是低風險地區了,應對也就不像原來那樣嚴密,久而久之變成一種形式主義。”

  基層呼籲防控措施“隨需而變,隨時而變”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不少地方喊出“疫情防控壓力不減,生產發展一步不落”的口號。基層幹部反映,基層壓力一直很大,基層人員身體嚴重透支,做好疫情防控與生產發展,需要更科學、更精准的防控辦法。

  部分基層幹部呼籲,隨著響應等級的下降,基層的防控措施需要相應調整。一位街道辦幹部認為,隨著疫情防控從戰時機制向常態化轉變,基層防疫工作哪些需要加強、哪些需要弱化甚至減掉,相關部門應出台相應的指導方案。

  馬亮認為,超常措施終將面臨天花板,必須盡快轉變舊思路、研究新對策:“新冠肺炎疫情的特點是變化快,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們也需要隨需而變,隨時而變。”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延續抗疫初期的大部分措施,24小時值班上崗,這讓基層幹部身心疲憊。

  “上級部門怕出事後追責,不敢輕易調整防控措施,但一味強化基層壓力並不一定有好效果,關鍵要做到精准防控,這方面的工作還做得不夠。”基層幹部說。

  同時,應加快推進基層的科學防疫工作,取代人海戰術。

  南開大學一位專家說,目前基層防疫的主要力量仍是人力,需要加快推進基層防疫的科學化力量,這不僅有利於減輕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基層幹部的負擔,從長遠來看,更有利於基層治理現代化。他提醒說,這項工作不能因為防疫形勢好轉半途而廢。

  基層幹部還迫切希望改變“運動式”的防控思維,而以常態化防控的應對舉措,減輕基層負擔。

  基層幹部反映,應急響應級別下調前,各級幹部一窩蜂湧向基層,下調後,又呼啦撤走一片,這種“運動式”防控措施違背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

  一些城市以幹部下派工作常態化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值得推廣。如天津市一些部門分批次有組織地輪換市級下派幹部,有效加強了基層防疫力量。

  基層幹部認為,這將改變多年來上級“只派活不派人”的狀況,夯實黨的基層組織,逐步解決基層“活多人少”的矛盾。(記者 王井懷 高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