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微信紅包也有假 別貪小利吃大虧
http://www.CRNTT.com   2020-06-18 11:30:52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日前,微信群裡出現“京東集團為回饋社會全民派發購物津貼”的鏈接,後經各方核實,證實該鏈接系傳播虛假內容。對於類似的“假紅包”,人們要提高警惕。

  記者從微信團隊了解到,詐騙嫌疑人會把“假紅包”鏈接的封面,包裝成各種容易讓人上當的形式,如一條逼真的語音消息、邀請加群提示、“我已經領到了”等,以各種正規名目吸引用戶點擊,並偽造頁面內容,誘導用戶再次轉發。由於“假紅包”通過微信的好友關係鏈傳播,容易讓用戶降低警惕性。用戶收到由好友轉發的“假紅包”鏈接,出於對好友的信任,容易點擊而上當。

  點擊虛假紅包鏈接存在哪些風險?北京朝陽區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助理肖聖雷提示,主要包括:個人信息洩露風險,木馬程序風險,手機權限開放風險,財產損失風險。

  “正常的紅包點擊即可領取,但是虛假的紅包鏈接以紅包的‘外表’並結合熱點吸引用戶點擊。一旦點擊後,要求用戶填寫個人的身份信息、銀行賬戶信息等,存在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嫌疑。”肖聖雷說,部分不法分子以紅包吸引用戶點擊,在鏈接中誘使用戶下載木馬程序,在用戶手機中植入木馬病毒,進而控制手機中的相關功能,實現其他非法目的。此外,用戶在點擊虛假微信紅包鏈接過程中,可能被要求開放手機的存儲、定位等權限,不法分子從而非法獲取相關信息。

  肖聖雷分析,不法分子通常利用虛假微信鏈接騙取錢財。在虛假鏈接中,通過收集信息、模擬正常支付、提現等手續,誘導用戶在虛假頁面中輸入支付密碼,同時在後台非法獲取支付密碼,並最終利用支付密碼獲取用戶在微信或者銀行卡中的財產。

  法官建議,防範虛假紅包鏈接對自身造成的風險,首先應當提高防範意識,形成對微信紅包的正確認識,杜絕占便宜的心理。遇到好友發送的可疑紅包鏈接,需要從好友發送紅包的合理性上充分分析其真實性。

  其次,要提高辨別能力,要求用戶輸入信息、下載程序或者完成其他與正常領取紅包不一致的操作,通常是虛假紅包,應注意分辨。

  再次,注重個人信息保護,對涉及個人自身利益的信息,如身份證號碼、銀行卡信息、支付密碼等,不在可疑鏈接中隨意輸入,避免信息洩露。要謹慎對待可疑鏈接申請獲取的權限,避免鏈接利用權限收集信息。

  最後,如遇財產損失及時止損,可向微信平台、銀行等及時申請停止支付,並向公安機關報案,協助公安機關收集證據。

  微信團隊表示,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一經發現會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微信平台協議作出相應處理,歡迎用戶通過投訴舉報提供相關線索,核實後會進行處理。(記者 李萬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