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規則呵護好直播帶貨
http://www.CRNTT.com   2020-06-19 09:36:14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今年以來,直播帶貨異常火爆,為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產品銷售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暴露出了部分虛假宣傳、信息公示不全以及售後沒有保證等問題。對此,有些地方的消協建議直播帶貨應納入社會誠信評價體系,主播應有“黑名單”機制。

  截至目前,直播帶貨已經從最初的“去庫存”“衝銷量”應急之舉,轉為發展數字經濟的新業態。人社部已將“直播銷售員”作為一種新職業納入管理,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也將於7月份出台執行。這也提醒各地相關部門積極探索有關管理制度和辦法,加大對平台、商家和主播等各方主體的監管和處罰力度。

  比如“黑名單”制度,效果比較明顯。據報道,現在請普通主播帶貨,費用給付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按直播期間下的訂單來分成,分成比例雙方協商確定;另一種是按小時計費,一般一小時300元至800元,一天2小時。如果主播被納入“黑名單”,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能再當主播,損失很大,主播必然會小心翼翼。

  又如,直播帶貨相關平台、商家與主播之間的責任與利益劃分問題。隨著直播帶貨競爭加劇,流量成本越來越大,可能網紅主播賺得盆滿鉢滿,商家卻賠本賺吆喝,這種情況顯然很難持續。同時,直播帶貨商業模式與傭金比例、坑位費以及品質控制機制也需要適時改變。這都需要通過利益平衡進一步劃分責任與收益,需要有更加科學合理的指導規則加以規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