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0-06-19 12:28:00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出台多項政策措施,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全力對衝疫情影響。下一步,貨幣政策將如何更好支持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金融業將如何實現更高水平開放?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18日在上海開幕,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等熱點話題做出回應。

  預計金融部門全年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

  今年,人民銀行推出數量型的貨幣政策工具,擴大總量供給,重點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市場利率持續下行,著力緩解融資貴問題。

  “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說,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將通過三種方式向企業讓利,包括降低利率讓利、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和銀行減少收費讓利,通過以上三方面,預計全年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

  易綱指出,在疫情衝擊下,銀行不良貸款會有所增加,要通過加大銀行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解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問題。

  “下一步,金融部門將加速推動國民經濟恢復正常循環。首先要進一步鼓勵銀行與政府加強合作,積極協商確定救助方案,特別是要做好應急融資接續,同時防範道德風險。要努力在多個層級上實現財政與金融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說,未來證監會將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我們歡迎各國投資者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投資中國市場,在互利共贏中推動全球經濟金融融合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