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武術比賽分成兩大類,並分別制定了規則。第一類稱為“套路”,其形式類似于自由體操,根據力量、協調性、節奏、風格及配樂等標準對參賽者所演示的“神龍擺尾”、“旋風腿”等武術動作進行評分。而另一類則稱為“散手”,參賽選手要在穿戴上護具後進行格鬥。
在國際武術聯合會(International Wushu Federation)上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九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上,65公斤級散打選手張勇在全場的“中國加油”聲中以一套暴風驟雨般的拳腳組合連擊將俄羅斯對手打翻在地,摘取了這個項目的金牌。
今年24歲的張勇表示,他在訓練中有時候也會受傷。雖然武術始于格鬥,但卻終于精神修煉。這種精神並非某種宗教上的領悟,而是對祖國的熱愛。
而在釋德朝看來,這種精神名為“氣”,按照少林佛學的理解,氣體現在呼吸上,而不是力量。釋德朝稱,即使在與友人安靜地品茶時,仍然可以修煉內力。
21歲的中國武術套路比賽冠軍馬靈娟稱,我們都是頂尖的參賽選手,而少林寺的和尚只是將武術作為業餘修煉。馬靈娟從10歲開始就苦練槍術。
少林主持釋永信稱,少林僧眾是心懷對禪理的領悟和對少林的熱愛而習武。而另一方面,運動員則是為了取得榮譽而練武。兩者在修煉持久性和修煉境界上的高下顯而易見。
七、八十年代功夫片在電影和電視上的流行,讓中國佛門的傳奇故事得以按照現代的演繹方式展現在國內外觀眾面前,1982年由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在中國和全世界,有超過6000萬人在練習武術。而習武的目的仍然是個敏感的討論話題。
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康戈武表示,少林寺不過是座寺廟。武術在中國源遠流長,早在少林寺建成之前中國人就已開始習武。在中國人看來,武術是一項運動,而不是宗教修煉。
對少林寺而言,維持其武術之都的形像既有助于擴大自身影響,又可以解決寺廟所需的費用問題。例如被媒體稱為“方丈CEO”的釋永信就自己搞起了觀光節目:這台1小時的節目以電影《臥虎藏龍》音樂人譚盾的樂曲為配樂,還有上百名學生進行武術表演,每張票要賣32美元。
釋永信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不時查看自己的手機。他說,旅遊活動給少林寺帶來的收入其實並沒有想的那麼多,少林寺所做的是傳播禪的理念以及博愛的精神。(來源:新華網) |